阿纖是清代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阿纖》的女主人公。
阿纖是個“窈窕秀弱,風致嫣然”的十六七歲的少女。有個叫奚山的商人,一次深夜遇雨,無處投宿,被阿纖的父親邀到家中歇宿。閑談中,得知阿纖待字閨中,奚山便為弟弟三郎攀親。不久,阿纖便來到奚家,與三郎完婚。
阿纖性情溫和, “寡言少怒”,跟人談話總是面帶微笑。又很能吃苦耐勞, “晝夜績織無停晷”,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博得了全家人的喜愛。她來了三四年,奚家變得富裕起來,三郎也上了學。
可是,平靜、和睦的家庭生活,卻因一件偶然的傳聞發生了變故。一次奚山經商外出,旅途投宿處正好是過去阿纖家的鄰居。他忘了阿纖曾經通過三郎對他的囑托,無意中談起幾年前曾經在隔壁古家(阿纖家的姓)過夜的事,于是從鄰居的話里了解到阿纖可能是狐妖之女的消息。從此奚山和家里人就對阿纖起了疑心,并暗暗為三郎擔憂。而三郎仍像從前一樣對阿纖“篤愛如常”。日子一久,阿纖對家里人的猜疑和議論有所察覺。剛直、自尊的阿纖雖然對三郎情深意篤,但她不甘忍受別人在背后戳她的脊梁骨,義正詞嚴地向三郎表示: “請賜離婚書,聽君自擇良偶”,免得“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與其遭遺棄被趕出家門,不如主動離開。然而她畢竟對三郎是有感情的,她作這番表示是不得已的,所以她傷心地哭了。表現了她既重感情,又要維護自己人格尊嚴的矛盾心情。雖經三郎一再誠懇的勸慰,使她暫時平靜下來,但由于奚山始終放心不下,天天找“善撲之貓”來試探阿纖,“女雖不懼,然蹙蹙不快”。阿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心里悶悶不樂。終于在一天晚上,她找了個借口辭別三郎與老母出走。阿纖的離去,使三郎思念不已, “中心營營,寢食都廢”。而他的父兄卻“皆以為幸”。幾年后,奚家生活越過越貧困,大家這才又都想念起阿纖來。一次三郎的叔弟因事外出住在表戚家, “夜聞鄰哭甚哀”,一打聽,原來是自己的嫂嫂阿纖。見面后,阿纖“訴其悲苦,憶愴悲懷”,傾吐了自己遭遇的不幸和對丈夫的情思。并且凄愴地表示:“如欲復還,當與大兄分炊;不然,行乳藥求死耳!”既盼望夫妻團圓,又要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否則寧可殉情而死。顯示了阿纖剛烈、自尊的性格和對愛情的忠貞。她對“屋主謝監生” “陰欲圖致為妾”的拒絕,也說明了她對三郎的眷念和自尊自強的心志。
阿纖與三郎終于夫妻重逢。她幫助丈夫重振家業,施展出神奇的本領, “不數年,家中大富”。阿纖雖不能容忍奚山當初對她的“置之不以人齒”的非議,堅持要跟他“分炊” “析居”,但對生活“苦貧”的奚山,卻慷慨解囊,經常送錢送糧,給予周濟, “習以為常”。這使弟弟三郎感到寬慰和高興,稱贊妻子“不念舊惡”。阿纖卻說: “他也是出于愛護弟弟之心啊,況且不是你哥哥,我哪有緣結識你三郎呢?”充分表現了她的心地善良、通情達理和寬厚大度。
上一篇:《阿Q》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阿詩瑪》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