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反復描寫某一言語、動作或事件,以突出某種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推動情節發展。現實生活的發展不是按直線進行的,它是波浪式、螺旋式地向前發展。創作中的復沓手法,就是對這一發展規律的概括和表現。
復沓強調不變中的變動,重復中的變化,它在表面靜止的重返往復中,有節奏、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讓矛盾沖突得到充分反映,推動情節進入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劉玄德三顧茅廬、孔明三氣周公瑾、諸葛亮七擒孟獲等,都是運用了復沓的手法。這些在情節上的復沓回旋,把人物、事件和沖突有機而和諧地聯結在一起,有節奏、有層次地反復推進,曲折緊張,變化多端,深刻而自然地揭示了主題思想。從結構上看,復沓的效果十分明顯。它用大體類似的結構標明了文章的層次,造成前后呼應,讓讀者由形式的近似引起關于內容的聯想,因而易于掌握住全文的脈絡。適當地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文章的條理清楚,便于理解和記憶。復沓也是抒發情感的一種好方法。如魏巍的《寫在凱歌聲里》,為表達出祖國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深情,表達出戰士勝利歸來的豪情,作者一再使用了“你們回來了,同志們!”情感熾烈,心意深重,在反復的詠嘆中,將感情層層推進。
運用復沓要注意:重復,不是呆板無變化。一般文章的句式、情節不宜有重復,若著意反常規,使用復沓手法,應力求其變,力寫其異,讓人讀起來不覺得單調、羅嗦,而是別有意味。
上一篇: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復線式結構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