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道立
散文集。作者袁鷹。作家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集名取溫庭筠詩句“極目云霄思浩然,風帆一片水連天”中的“風帆”二字,共收作者寫于1956——1962年的散文五十四篇,分為四輯。第一輯“山川人物”十九篇,分別描寫井岡山、夔州、戈壁灘、莫索灣、伊寧、天山、舟山、西安等地的風物人情,如《青山翠竹》、《戈壁水長流》、《灞橋楊柳》等,具有游記特點。第二輯“風帆小集”十篇,每篇用兩個字題名,篇幅簡短,組成一束抒情寫意的小品。或為《筏子》描述黃河上的羊皮筏兒,景仰艄公的勇敢機智;或為《歸帆》借江湖船只出航歸來滿載而返、遭遇挫折、沒有完成任務三種不同情境,揭示生活像海洋、前進似航行,要抵達彼岸必須不懈努力的哲理。第三輯“心潮曲”十一篇,是撫今追昔,議論人生、時事的雜感。如《信念》從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何芳澤同志,當年在川陜根據地達縣駐地門口“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的一副對聯,談“信念”對于革命者和建設者的可貴。《知音》點化俞伯牙漢江彈琴,鐘子期崖邊聽奏,無論伯牙心在高山還是流水,子期都能從琴音里辨別出來的歷史傳說,賦予除了相知相重,子期還掌握了聲音在不同媒介內傳播特征的新意,告誡人們應當按照自然規律建設物質文明。第四輯“天涯若比鄰”十四篇,歌頌歐、亞、非、拉丁美洲各國,尤其是越南人民的解放斗爭。該集內容上具有紀實性,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國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面貌,及其作者對于時代、生活的思考,繼承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文之道,時為大”的散文傳統。藝術上,善于運用詩的觸覺去感受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并通過豐富的聯想抒情述懷。較多引用和點化古代詩詞、典籍、傳說故事、諺語、對聯,增添作品的詩情畫意,擴大讀者的視野。如《天山路》連引《穆天子傳》等七條史料,博證這條無名英雄開拓的道路,曾與世界其他民族交流過文明,也曾呻吟過統治者重壓的凄苦和邊塞將士的怨訴。《夔州秋興》依循杜甫《秋興八首》的詩序,每個子題摘引兩句杜詩起興下文。語言上,以散句為主,散中間入對偶、反復、鋪排等整句,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為了從不同角度表現內容,作品常常連類修辭,使用比喻、借代、擬人、粘連、引用、呼告、蟬聯、頂真、復沓、稱代變換等手法,富繁藻飾,盡意為止。
上一篇:董瑾《風云初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尹昌龍《風景》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