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抒情長詩。作者賀敬之。發表于1963年4月11日《中國青年報》。后收入作者詩集《放歌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9月再版)。1963年毛澤東發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詩人為雷鋒精神所感動,創作這首具有深遠意義的政治抒情長詩。《雷鋒之歌》之所以在當時歌唱這個英雄的眾多詩篇中居突出位置,主要是因為詩人沒有像當時許多歌頌雷鋒的詩篇那樣,把筆墨花在雷鋒生活經歷的再現上,而是站在時代的高度,去闡發雷鋒這一形象出現的意義,闡發雷鋒精神的時代特征,提出什么才是真正人生這個重大問題,讓讀者思考:“人,/應該/怎樣生?/路,/應該/怎樣行?”長詩沒有滿足于對英雄已有的光輝事跡的描繪,而是透過雷鋒的言行,深入地開掘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歌頌了雷鋒那種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崇高共產主義思想品格。以正面榜樣的典型性的揭示,明確回答了雷鋒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就是時刻想著人民,想著革命。長詩藝術地概括了雷鋒精神的內核和雷鋒成長的原因,不僅歌頌了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戰士,而且給每個革命者指出了正確的人生道路。通過雷鋒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從縱深方面充分發掘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和時代內容,蘊含著詩人對生活的獨到發現。長詩采用多層次的立體結構和整齊的“階梯型”句式排列,氣勢澎湃,語言鏗鏘有力。
上一篇:張艷華《雷鋒》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功亮《霧失樓臺》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