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握發是什么意思
【典源】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載,作“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今譯】 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魯,周公教導他說:“去努力吧! 你不要因為封了魯國就以此驕傲,怠慢士人。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為天子的宰相,我的地位在天下可算高貴了。然而我洗一次頭要三次握干頭發,吃一次飯要三次吐出口中食物,為的是及時接待天下的士人,恐怕失去他們。”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延攬人才。
【典形】 發握三、發一握、三哺、三吐、三握發、吐哺、吐握、吐捉、一沐三握發、周公發、周公吐哺、周三飯、周公棄餐、周公下士、吐握之事。
【示例】
〔發握三〕 宋·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腸回九,無人發握
〔發一握〕 宋·蘇軾《次韻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發一握。”
〔三哺〕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重士過三哺,輕才抵一銖。”
〔三吐〕 南朝梁·劉孝綽《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三握發〕 唐·邵謁《論政》:“賢哉三握發,為有天下憂。”
〔吐哺〕 清·丘逢甲 《次韻答友人》:“橫槊當歌萬慮空,復聞吐哺有周公。”
〔吐握〕 三國·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吐捉〕 唐·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
〔一沐三握發〕 三國·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發,后世稱圣賢。”
〔周公發〕 宋·辛棄疾《念奴嬌·三友同飲》:“寄食王孫,喪家公子,誰握周公發。”
〔周公吐哺〕 三國·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三飯〕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齊二桃,請看周三飯,博南山人同我懶。”
上一篇:合浦還珠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君平賣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