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錫文
短篇小說。作者達理(系馬大京、陳愉慶夫婦合作寫稿共用的筆名)。發表于《海燕》1981年第10期,后收入《達理短篇小說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小說以城市建設為背景,揭示了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斗爭。某市改造“貧民窟”金家溝的方案終于被批準了。這個設想早在五十年代就由留美歸來的規劃專家李元初提出過,可他卻因此被定為“極右”,身陷圖圄二十三年。如今改造金家溝、建設新小區的方案被批準了,主管城建的副市長秦越為了規劃設計問題,又找到剛剛出獄的李元初。李元初卻認定“規劃好做,但是首先要立法”。這正是五十年代他與秦越爭論的焦點。當時秦越認為依靠黨的領導,可以掃除一切障礙。現在他依然堅持這一點,可李元初毫不退讓:“沒有立法,規劃只是一紙空文。”果然,工程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通往金家溝的新辟大道被商業局的車庫攔腰砍斷,拆遷戶趁機漫天要價。公安局長拿出新憲法,也奈何他們不得。秦越這才感到城建立法的必要。他再次找到李元初。剛從金家溝考察歸來的李元初,已經把“金家溝規劃草圖”繪制出來了。可這次秦越卻急于拿到一把上方寶劍:本市城建立法實施條例和細則。李元初很快拿出了他渴望已久的“法”。條例和細則一經實施,搬遷工作迅速展開。“城建立法猶如一臺巨大的壓路機,把大道上的路障壓得粉碎”。可同時新的路障又在不斷產生:秦越的親家拒不安置搬遷戶,老上級的親戚討價還價,……但有法撐腰,秦越無所畏懼,他相信大路已經打通,任何路障遲早都會清除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現實矛盾,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劉圣宇《足跡》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郎偉《蹉跎歲月》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