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郎偉
短篇小說。作者葉辛。小說原載《收獲》1980年第5、6期,后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82年6月第1版)。這是一部反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生活的作品。1970年夏天的一個星期日,暗流大隊湖邊寨生產(chǎn)隊的上海知青差不多都趕場去了。集體戶里只剩下落落寡合的男知青柯碧舟,他一個人在埋頭寫小說。快到中午的時候,屋外忽然下起瓢潑大雨。喧鬧的雨聲和流水聲將柯碧舟的文思打斷,他無可奈何地站起身來,漫無目的地在屋中走來走去。這時,屋里猛然闖進一個渾身濕透的躲雨的女知青。女知青大大咧咧地自我介紹叫杜見春。杜見春像見到老朋友似的無拘無束地問了柯碧舟許多話,而柯碧舟卻一臉惶恐,支支吾吾。柯碧舟與杜見春的這次邂逅相遇在一種并不愉快的氣氛中結(jié)束。冬天的一個晚上,柯碧舟代替女知青華雯雯上山看林子。在防火了望哨里柯碧舟與杜見春意外相遇,原來杜見春這天晚上正好也被派出來看林子。那天夜里,在明亮的篝火旁,這一對男女青年談人生、談理想。兩人都朦朦朧朧覺得有一種奇妙的感情和希求在內(nèi)心深處萌芽和涌動。然而,沒等兩人心中愛的溪流漲成春潮,事情就起了意外之變。有一天,杜見春由鏡子山大隊趕來湖邊寨看望柯碧舟。與柯碧舟同一宿舍的“花花公子”蘇道誠看杜見春生得健壯漂亮便不尷不尬地走過來與杜見春搭訕。在柯碧舟忙著淘米做飯的當兒,蘇道誠不懷好意地告訴杜見春柯碧舟的父親是個“歷史反革命”。出身軍人干部家庭的杜見春聞聽此言,顏色劇變。她冷冷地告別了柯碧舟,匆匆離去。不久,杜見春離開山寨回上海探親去了。柯碧舟無端被杜見春冷落,心灰意懶,神情更加沮喪、憂郁。禍不單行,杜見春走后不長日子,柯碧舟為隊里放牛時又從山崖上摔了下來,大腿嚴重骨折,臥床不起。住在湖邊寨的大隊貧協(xié)主席邵大山和女兒邵玉蓉把柯碧舟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料柯碧舟的傷情。柯碧舟插隊三年來第一次被當做一個“人”來看待,他禁不住流下欣喜和感激的淚水,柯碧舟很快便痊愈了。邵氏父女的深情以及邵玉蓉的大伯邵思語的開導(dǎo)使柯碧舟逐漸從悒郁寡歡的情緒中擺脫出來,他覺得自己不能再沉湎于個人悲歡的小天地,而應(yīng)該為改變山區(qū)的貧窮落后面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他決定先為黑暗的山村拉上電燈。柯碧舟從報紙上得知國家正缺紙張,就在社員大會上提議把湖邊寨的“八月竹”砍下來,運出山去賣給造紙廠,然后用賣竹子的錢興辦小水電。柯碧舟的建議得到隊干部和社員的大力支持。他馬不停蹄地趕往縣里造紙廠,聯(lián)系賣竹之事。湖邊寨男女老少上山砍竹,電燈照明的日子指日可待。湖邊寨回鄉(xiāng)知青邵玉蓉在與柯碧舟的交往中,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一向沉默憂郁的上海知青是一位心地善良、踏實肯干的好青年。少女的心像春天的花朵一般開放,邵玉蓉陷入如醉如癡的初戀。邵大山察覺了女兒的心事。他雖然打心眼里喜歡柯碧舟,但柯碧舟的家庭出身卻使他這個“貧協(xié)”主席疑懼重重。這一天他找到柯碧舟,態(tài)度生硬地告訴柯碧舟,像他這樣出身的知青根本配不上邵玉蓉,還是趁早打消與邵玉蓉相好的念頭。柯碧舟忍住即將滾出眼眶的淚水,答應(yīng)邵大山,他再也不會去找邵玉蓉了。柔情似水的邵玉蓉情意綿綿之際突然被柯碧舟冷落,頓感愁苦、激憤。她覺得柯碧舟似乎欺騙了她,有一天,邵玉蓉將柯碧舟堵在山道上,追問他為什么避而不見自己。柯碧舟平靜地把邵大山找自己談話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邵玉蓉。邵玉蓉回家后與邵大山大吵一場,斬釘截鐵地告訴父親,她的心已經(jīng)交給柯碧舟了。杜見春的命運卻在這個時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她的父親——一個老干部因為對造反派十分反感而被造反起家的一伙人羅織罪名,打成“復(fù)辟狂”,關(guān)進了黑屋子。已被推薦回上海讀大學(xué)的杜見春因為父親的政治問題而被取消了錄取資格。縣上專政隊一天夜里突擊搜查了杜見春的宿舍,將她的一應(yīng)生活用品搗得稀爛。杜見春奮起反抗,被專政隊隊長白麻皮用鐵棍擊昏在地。曾經(jīng)纏繞過柯碧舟的噩夢這時又降臨到杜見春的頭上。命運的突然轉(zhuǎn)變使這個心性剛強、高傲的姑娘精神趨于崩潰。邵玉蓉為了使杜見春不再遭受第二次毒打,在山道上挺身喝住準備偷襲的縣專政隊一幫人。白麻皮惱羞成怒,用鐵棍猛擊邵玉蓉頭部,邵玉蓉猝不及防,慘死在白麻皮手中。柯碧舟心靈再遭重創(chuàng),痛不欲生。轉(zhuǎn)眼到了1973年,暗流大隊和鏡子山大隊的知青集體戶由于一部分知青的返城和被招工而名存實亡。公社決定讓這兩個大隊的知青點合并。杜見春被合并到了暗流大隊。但是暗流大隊革委會主任左定法并沒有讓杜見春住進集體戶,而是別有用心地讓杜見春搬進隊上早已棄置不用的粉坊。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左定法闖進破舊不堪的粉坊,對杜見春欲施強暴。杜見春恍然驚醒,抄起頂門杠將左定法打出粉坊。這天晚上,暴風(fēng)雨肆虐了整整一夜。天亮?xí)r,地勢低洼的粉坊便淹沒于大水之中。肉體的幾乎被蹂躪以及住所的徹底失去使杜見春萬念俱灰,她想到了自殺,正當她將脖子伸進樹上的繩套時,柯碧舟突然出現(xiàn),將杜見春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在柯碧舟的真誠勸誘和無私幫助下,杜見春重新恢復(fù)了生活的勇氣。柯碧舟的寬厚和善良以及他對杜見春的真誠愛護與關(guān)懷使杜見春開始認真審視自己以前對柯碧舟感情的傷害。她第一次真正發(fā)現(xiàn),愛上柯碧舟已不可避免。遭受過杜見春的拒絕又剛剛失去邵玉蓉的柯碧舟卻不再有往日的蓬勃激情。政治風(fēng)云的變幻無常使他擔心一旦杜見春的父親東山再起,也許杜見春會再一次不辭而別。他心煩意亂,害怕再一次陷入感情的羅網(wǎng)。沒過多久,柯碧舟的母親突然從上海來信,告訴柯碧舟根椐新政策他可以回滬重新安排工作。柯碧舟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征詢杜見春的意見,杜見春按捺住滿腔的失望痛苦之情勸告柯碧舟珍惜機會,回到上海去。柯碧舟從杜見春黯淡失神的眼光中終于感到姑娘是真心愛著自己的。他告訴杜見春為了她他寧愿留在小山村,杜見春淚如泉涌,撲進了柯碧舟的懷抱。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杜見春父親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他來信詢問杜見春的情況。杜見春向父親公開了自己與柯碧舟的戀情。杜見春父親不久給暗流大隊黨支書邵大山去了一封信,詢問自己的女兒為何愛上了一個“歷史反革命”的后代。柯碧舟聽到這個消息,憂心忡忡。事隔不久,柯碧舟與杜見春一起回上海探親。在家中,杜見春與母親和哥哥有了一場激烈的爭辯。杜見春的母親答應(yīng)見見柯碧舟。杜見春的哥哥卻偷偷找到柯碧舟逼迫柯碧舟答應(yīng)不再見杜見春。柯碧舟自知出身不好,好夢難成。數(shù)天后獨自一人,凄然離開上海。就在火車啟動的一瞬間,杜見春飛奔而來,沖進月臺,跳上火車。她眼含熱淚,深情地告訴柯碧舟她將永遠跟他在一起。《蹉跎歲月》以柯碧舟與杜見春和邵玉蓉的愛情糾葛作為情節(jié)主線,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七十年代知識青年的插隊生活:他們物質(zhì)生活的相對貧困,感情生活的起伏波動以及心靈的苦悶與徬徨,追求與奮起。全書描寫生動、細膩,格調(diào)明朗、清新。它是一個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知青生活的人對于過去的不無感傷的追懷,是一種彌漫溫情的心靈的回憶。這部長篇小說曾被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上映后受到各階層人士的廣泛好評。
上一篇:謝錫文《路障》當代文學(xué)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艷華《車站》當代文學(xué)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