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舟
報告文學。作者柯巖。原載《人民文學》1979年第11期。本文寫的是我國遠洋貨輪“漢川號”船長貝漢廷的故事。他生在上海,曾是老交通大學航海系的學生。上海臨近解放,一百多個航海系的學生迅速分化:有錢有勢的去了美國、香港、臺灣;留下來的窮學生有的改了行,而貝漢廷上了東北這艘小泵泵船。在新中國成立后,貝漢廷開始到一艘大船上當實習二副,以其出色的工作很快當上了二副及船長。正當他在新中國遠航事業中乘風破浪前進時,“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他藍色的夢,他和他的伙伴們被分配去看航標,挖河泥,過起“從來沒過過”的“清閑的日子”,他為此而痛苦不堪。“文革”后,他重回大海,而且經過“十年政治風暴的錘煉”,他已不僅僅是一個業務熟練的船長,而且還是一個滿懷信心的主人。在國際遠航中,他以自己豐富的航海知識及經驗,科學的態度與扎實的作風,寬闊的胸懷與“像計算機一樣精確,又像水銀一樣靈敏”的素質,行事的堅定果敢與待人的彬彬有禮,以及熟練的英語和法語,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遠洋貨運任務,在國內外同行中贏得了很高的信譽與聲望,并為祖國爭氣增光。作品最后也寫到了貝漢廷面臨的“苦惱”,揭示了國內在體制與作風上所存在的問題。作者講述這樣一位“船長”的故事,完全是為了“祖國”——“經歷了巨大歡樂和痛苦的祖國”,“正在向四個現代化前進,而又困難重重的祖國”。全文共分九節:漢堡港的變奏、從南市來的孩子、吐血的水手、“是日本人吧!”、藍色的夢、倫敦港的友誼、“鄧小平式的船長”、海員風度、船長的苦惱。作者以倒敘起筆,順敘中有穿插,聯綴起若干生活片斷,真實、簡明地表現出貝漢廷船長的航海生涯及優秀品格。曾獲第一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上一篇:謝錫文《船過青浪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牛運清《艷陽天》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