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運清
長篇小說。作者浩然。分三卷。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出版;第二、三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年出版;全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再版。作品以1957年我國夏季形勢為背景,以階級斗爭理論作指導,描寫麥收前后發生在北京郊區東山塢農業社的生活故事。第一卷,寫麥收前夕,豐收在望,圍繞“土地分紅”和鬧糧問題展開的階級斗爭。農業社黨支部書記兼社主任蕭長春為維護貧下農利益,在制定預分方案時反對“土地分紅”,因犯錯誤被撤職的前任支書兼主任馬之悅卻與其分庭抗禮,煽風點火,鼓動馬大炮、彎彎繞等中農鬧“土地分紅”。蕭長春通過說服教育,剛剛把這事平息,村里又盛傳“鄉里要來人翻糧食”的謠言。一些受騙群眾把存糧偷偷賣給奸商,卻又聲稱斷糧,給農業社施加壓力。此事被揭穿,馬之悅被迫作檢查。蕭長春險勝一局。第二卷,風云突變,地主馬小辮欲借“大鳴大放”之機圖謀變天。他以馬之悅為后臺,暗中與農業社搗亂。馬之悅企圖利用拖延分糧時間的辦法再次煽動農民鬧糧,并且在蕭長春與團支書焦淑紅的愛情問題上做文章,敗壞蕭長春的名聲。但又機關算盡,自食其果,受到黨內嚴厲批評。第三卷,把東山塢黨內外階級斗爭推向高潮。一場暴風雨過后,馬小辮持刀誘殺了蕭長春的兒子小石頭,驚動了全村父老鄉親。蕭長春強抑失子之痛,動員群眾趕緊搶救被淋濕的麥子。馬小辮被韓百仲扣押審查,卻又讓支持馬之悅的鄉長李世丹給放了。馬之悅有恃無恐,挑動彎彎繞等人到倉庫搶糧,被焦淑紅制止。蕭長春與李世丹展開面對面斗爭,鄉黨委書記王國忠旗幟鮮明地支持蕭長春。在群眾高漲的革命情緒鼓舞下,韓百安大膽揭發了馬小辮的殺人罪行。于是,階級敵人馬之悅、馬小辮被依法逮捕,彎彎繞等受到批判。麥收工作勝利結束。浩然長期在京郊農村深入生活,對那里的風土、人物,歷史變遷比較熟悉。因而他在《艷陽天》里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比較生動、豐滿,像東山塢黨支部書記蕭長春,飼養員馬老四,團支部書記焦淑紅;階級異己分子馬之悅;富裕中農“彎彎繞”和“馬大炮”,一個“足智多謀”,躲在背后搖羽毛扇,一個見利忘義、赤膊上陣,給讀者留下極深印象。小說把眾多人物、矛盾糾葛、一系列事件,壓縮在一個農業社的麥收過程中,這是小說時空結構的特點。另外,小說的語言,乃以京東方言為基礎,加工提煉,做到口語化、個性化。無庸置疑,小說亦體現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在關于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描寫上,有公式化、概念化和夸大、臆造的痕跡。
上一篇:方舟《船長》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林道立《藝文軼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