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道方
短篇小說。作者陸文夫。最初發表于《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后來被《小說月報》1987年第7期轉載。這是作者的系列作品《小巷人物志》之二。小說情節是圍繞教師汪百齡找對象而展開的。汪老師年輕時為了照顧母親和兩個弟弟,對婚事不太關心。弟弟們都有了工作,他這時有點晚了。原來的女同事們一個個結婚了,沒結婚的也不愿再找同行。為了幫助汪老師找對象,當個體戶的小弟給他買來了得體的西裝。這除了使人多看幾眼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弟的對象想方設法牽針引線。介紹的第一個,汪百齡覺得她出手太大方,自己靠教學的工資陪不起她。第二個是個愛好音樂的,她高雅得實在超凡脫俗,而且需要汪百齡買他不敢想象的鋼琴等。他感到清高得過火了。再想找第一個時,人們又認為他太清高。弟弟們并沒有就此甘休,他們出錢修建了華麗的住宅,買了各種現代設備。弟媳又領來一位姑娘。這位姑娘十分精明,她有著商人特有的算計和生意經,并得到了汪家的好感,但她的心并不放在汪百齡身上,她覺得他太清高,她喜歡上了于個體戶的小弟。小說十分風趣。“清高”一詞的意思并不十分確定,看不見,摸不著,可正是這誰也說不清的東西成了汪百齡找對象的最大障礙。作品中對此并沒有什么明確的褒貶,只是提出了一個思考的契機:在商品經濟中人們的觀念的變化、沖突,我們應該怎么看。太市儈氣、庸俗化固然不好,但給人清高的印象也并不可取。小說展示了市井中的部分人復雜的心態:無力拋棄舊的,也不愿拋棄舊的。這也許是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的心態。但小說更多的是揭示了產生這種心態的社會原因。知識的貶值造成了除了知識以外一無所有的教師的貧困,也只有“清高”了。小說語言流暢,有濃郁的市井生活氣息。構思巧妙,結尾處令人深思。
上一篇:孫宜君《深深的山谷》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程光煒《溫泉》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