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道立
散文集。作者楊朔。作家出版社1960年1月出版。共收散文二十八篇,分為三類。第一類國內題材十三篇,從一些生活片斷反映建國以來社會面貌和勞動者精神世界的變化。其中《香山紅葉》,寫作者秋游香山看紅葉,以紅葉比喻老向導久經風霜,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的精神。關于故鄉的《蓬萊仙境》、《海市》,前者通過兩位姐姐幸與不幸的對比,后者借虛幻的海市奇景,象征現實的長山列島,表現故鄉人正在創造夢寐以求的人間仙境。《泰山極頂》一面觀覽泰山的自然風景,一面追蹤泰山的歷史變遷,結穴凸現民族地平線上的社會日出。《黃河之水天上來》歷數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武漢長江大橋以及石油、鋼鐵戰線的成就,反映工業建設的形勢。《張德勝》、《秘密列車》、《百花山》、《王祿小記》、《“鐵流”的故事》則是一組人物素描,大都把思緒伸向歷史,尋找革命者和建設者之間的聯系。第二類國際題材十篇,主要表現亞非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斗爭及其友誼。《金字塔月夜》在朦朧的月夜游覽金字塔,如同撫摸埃及民族的歷史,引起一種茫茫的情思,在驚嘆埃及人民創造奇跡的同時,刻畫了看守司芬克斯石像、將兒子獻給祖國的埃及老人的形象。《亞洲日出》描寫埃及人民保衛塞得港,反抗殖民統治者的嚴酷戰斗和期望亞洲日出來到非洲的心愿。《印度情思》描寫印度風物和古老文化,思考“做為整個人類的這一代,我們應該為人類美好的未來多多做點什么呢?”第三類文學雜記五篇。《我的改造》介紹自己思想、創作的變化過程。《寫作自白》談他的小說《三千里江山》的主題、人物、感情、結構。另兩篇是讀《志愿軍一日》、《六十年的變遷》的隨筆。末篇為《壽亞非作家會議》。本集特點,一是注意表現普通勞動者;二是講究布局,運用雙線結構,寄情于景,狀物喻人,營造意境;三是刻意研磨字句。如作者在《小序》中所說:“我素來喜歡讀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
上一篇:孫宜君《海岬上》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蔣亞林《海市》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