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新敏
短篇小說。作者李貫通。原載《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缎≌f選刊》1986年第5期轉載。在全國第八屆(1985——1986)短篇小說評獎中獲選?!抖刺臁窋⑹隽艘粋€熬魚干的故事。石龍聽說微山湖邊的琵琶鎮非常繁榮。夏天,打撈上來的魚賣不了,一堆堆地爛掉了,便率領四個徒弟從家鄉山西趕來熬魚干。他們租賃房子很困難,在別人指點下找到了織稻草包的水仙嫂這里。他們壘起灶臺,開始熬魚。人們議論說干這生意不保險,有口饃吃就行,冒險不好。石龍不動聲色,不時喊徒弟們“端紅的”、“端白的”,誰也弄不清這紅的白的都是什么東西。人們先是勸石龍莫折騰,后來看看果然熬出了魚干,又嫉妒得不行。石龍表示走時把熬魚的配方告訴大家。然而,一直非常關心自己又一貧如洗的馮老漢偷偷找他商量,想獨個兒得到配方;一個叫于躍的青年灌醉了石龍,從他口中騙出配方;一個叫翟巧巧的女子則想用一百元錢買下配方;還有人用威脅的口氣塞了紙條,命石龍把配方送到指定地點。水仙嫂的房間和石龍住的房間中間有個方洞,通過它,兩個人每天晚上交談。水仙嫂的男人當年把她搶到手,又與別人胡搞。他有個絕活兒,可把人們喉嚨里卡上的刺掏出來,靠此賺錢,從不傳人。后來蹲了監獄,墜樓身亡,絕活兒爛在了肚里。從此,水仙嫂便痛恨男人??吹绞埫貍髋浞剑南旅靼變戎嘘P節,喜歡上了他。第二天,石龍和伙伴們悄悄去了,水仙嫂也追了去。那些得到秘方的人空歡喜了一場——原來是假的。在他們吵吵賠了錢時,鎮里到處張貼了真的配方。小說寫了外鄉人帶來的偏遠、落后而保守的農村文化心態的變化、不安和騷動,由此展示了復雜的眾生相。作品采用散文化寫法,富于象征意蘊。
上一篇:王菊延《洛陽燈火》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牛運清《洞簫橫吹》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