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嵐
抒情詩。作者葉延濱。發表于《詩刊》1980年10月號。這首詩以生活素描的方式,謳歌了圣地延安一位沒有名字而質樸如同黃土高原的土地的普通農婦。詩歌先從“我”在“干媽”死后,面對她的一張照片所產生的聯想寫起。“我”是一個為父母贖罪的“狗崽子”,被社會所遺棄,“連知青也像躲避瘟疫一樣討厭我”,而一個沒有自己名字的“干媽”卻收養了“我”。從此,“我”便和“干媽”、“大叔”組成了一個家。在“干媽”家,她無微不至地關懷“我”、愛護“我”:用三天勞動換來的一塊二毛錢,在一個風雪天跑出三十里路為我買回新罩子燈,用兩條毛巾的事教育“我”不要嫌棄心凈而又一輩子在糞地里滾的受苦人;深夜里,“我”睡在暖烘烘的炕上,“干媽”卻在搜著我衣衫縫里的虱子;留給“我”吃的是金黃米飯,而“干媽”吃的卻是“苦苦菜”、“清米湯”、“窩頭和糠”。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善良的“干媽”,“貧困——熬盡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滴血”。“干媽”的死引發了“我”的感想:“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如果大地貧瘠得像沙漠、像戈壁,任何種籽都將失去發芽的生命力!”這是“我”從嚴峻、冷酷的現實中所獲得的對社會和人生的知識,體現著“我”對生活所作的深沉思考,包含著“我”對于歷史和現實某些問題的看法。另外,詩歌在謳歌“干媽”的同時,也詛咒了“我”自己那得到了愛的慰藉但并不純凈的靈魂,勇敢地剖析了這顆靈魂的愧疚和醒悟。整首詩是一曲讓人顫栗的誠實的心歌。該詩曾獲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19791980年)獎。
上一篇:牛運清《布谷鳥又叫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林道立《干校六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