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柳氏家書二則》注釋與鑒賞
唐·柳玭
其一
夫門第高者,可畏不可恃①。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墜先訓,則罪大于他人。雖生可以茍取名位,死何以見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之所嫉。實藝懿行②,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懇,為學不得不堅。夫人生世,以己無能而望他人用,以己無善而望他人愛。無狀則曰③:“我不遇時,時不急賢。”亦繇農夫鹵莽種之,而怨天澤之不潤④,雖欲弗餒,其可得乎?予幼聞先訓,講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以勤儉為法,以交結為末事,以棄義為兇人,肥家以忍順,保友以簡敬⑤。百行備,疑身之未周;三緘密⑥,慮言之或失。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⑦。去吝與驕,庶幾減過。蒞官則潔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言養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廩祿雖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⑧;榎楚雖用⑨,不可恣褊狹之胸襟⑩。憂與福不偕,潔與富不并,比見家門子孫,其先正直當官,耿介特立,不畏強御。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無他能。如其先遜順處己,和柔保身,以遠悔尤。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際幾微,非賢不達。夫壞名災己,辱先喪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茍利于己,不恤人言⑪。其二,不知儒術,不悅古道。懵前經而不恥⑫,論當世而解頤⑬。身既寡知,惡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之,佞己者悅之。唯樂戲譚,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揚之。浸漬頗僻,銷刓德義⑭,簪裾徒在⑮,廝養何殊。其四,崇好慢游,耽嗜曲糵⑯。以銜杯為高致,以勤事為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權要。一資半級,雖或得之,眾怒群猜,鮮有存者。茲五不韙,甚于痤疽。痤疽則砭石可瘳⑰,五失則巫醫莫及。前賢炯誡⑱,方冊具存。近代覆車,聞見相接。夫中人以下修辭力學者,則躁進患失,思展其用;審命知退者,則業荒文蕪,一不足采。唯上智則研其慮,博其聞,堅其習,精其業。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茍異于斯,豈為君子。
其二
夫名門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儉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余家本以學識禮法稱于士林,比見諸家于吉兇禮制有疑者,多取正焉。喪亂以來⑲,門祚衰落⑳,基構之重㉑,屬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學為根株,正直剛毅為柯葉。有根無葉,或可俟時;有葉無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篤行,乃食之醯醬㉒,可一日無哉?
[注釋]① 恃(shì): 依賴,憑借。② 實藝懿(yì)行: 實際做的是善事。藝: 種植,引申為做。懿行: 善行。③ 無狀: 無善狀,無成績。④ 天澤: 即天時。指節氣、氣候、陰陽寒暑的變化。⑤ 簡: 檢點。⑥ 緘密: 喻說話謹慎。緘: 封。⑦ 儻(tǎnɡ)來: 偶然而來,不意而得。⑧ 黎甿(méng): 百姓。⑨ 榎(jiǎ)楚: 古代刑具,用于笞打。⑩ 恣(zì): 放縱,無拘束。褊(biǎn)狹: 狹小。⑪ 恤: 憂慮。 ⑫ 懵(měng): 不明。⑬ 解頤(yí): 指大笑。頤: 面頰。⑭ 刓(wán): 磨損。⑮ 簪(zān)裾(jū): 此指衣冠。簪: 古人用來固定發髻或連冠于發的長針。裾: 衣服的前襟。⑯ 曲糵(niè): 酒母。⑰ 砭(biān)石: 古代醫療工具名。經磨制而成的尖石或石片。瘳(chōu): 病愈。⑱ 炯(jiǒng)誡: 彰明昭著的警誡。⑲ 喪亂: 指黃巢起義。⑳ 門祚(zuò): 猶家世。㉑ 基構: 基業,家業。㉒ 醯(xī): 醋。
[作者]柳玭(pián,又讀pín),唐末人。京兆華原人。應兩經舉,補秘書正字。歷任度支推官、右補闕、節度副使、刑部員外郎等職,位至御史大夫。
[鑒賞]柳玭的祖父柳公綽,歷任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要職;其父柳仲郢又出任鄭州刺史、山南西道節度使、天平節度使等高官。真可謂官宦世家,門第不為不高,家業不為不大。然三代以來,門風整肅,為官清正,子孫謹慎而知禮。這不能不歸于柳氏治家嚴謹、訓子有方。這兩封家誡,也作為柳氏理家之精粹,載之于史冊,歷代傳燈不已。兩篇文章,皆從“可畏”兩字生發開去。一般名門望族,自恃權勢,驕恣縱橫,不可一世,然禍從中起,瞬間覆墜,而柳氏卻以“可畏”訓之: 畏己之所為有違先訓,畏族之興旺遭人所嫉,畏家之衰敗易若燎毛。有了如此多的“畏”,才有如此多的解“畏”之家法,才有如此多對“過失”的警戒,才有了對子孫德行文學的嚴格要求。兩封書信可謂字字珠璣,句句良言,用情深,用意切,用喻巧,用詞理,故歷來有“言家法者,世稱柳氏”之譽。
上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有錢·有眼·有閑
下一篇:收藏手記·文房雜項篇·梅蘭芳淌池硯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