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梿《雍正特務》全文|賞析|讀后感
〔清〕昭梿
雍正初①, 上因允穓輩深蓄謀逆②, 傾危社稷, 故設緹騎③,邏察之人四出偵诇④,凡閭閻細故⑤,無不上達。
有引見人買新冠者⑥,路逢人問之,告其故。次日入朝,免冠謝恩,上笑曰:“慎勿污汝新帽也!”
王殿元云錦于元旦同戚友為葉子戲⑦,忽失一葉。次日趨朝,上問夜間何以為歡,王以實對。上笑曰:“不欺暗室⑧,真狀元郎。”因袖中出葉示之,即王夜間所失葉。
王制府士俊出都⑨,張文和公薦一健仆,供役甚謹。后王將陛見⑩,其仆預辭去(11)。王問何故? 仆曰:“汝數(shù)年無大咎,吾亦入京面圣(12),以為汝先容地(13)。”始知為侍衛(wèi)某(14),上遣以偵王劣跡也。故人懷畏懼,罔敢肆意為也(15)。
【注釋】 ① 雍正:清世宗胤禛(zhen真)的年號。② 上: 皇上。允禩(祀之異體字): 康熙第八子,亦想繼承帝位,后被胤禛殺害。③ 緹(ti提)騎: 本為朝廷貴官的前導或隨從騎士,明清時為皇帝的特務。④ 偵诇(xiong兄去聲):偵察、刺探。 ⑤閭閻: 民間。 細故: 細小的事。⑥ 引見人:出仕前由皇帝召見的官員。⑦ 殿元:狀元。葉子戲:一種紙牌。⑧不欺暗室: 不隱瞞暗室中所做的事。⑨制府:此指總督。⑩陛見: 受皇帝召見。(11)預辭去: 預先辭去仆役職務。(12)面圣: 面見皇帝。(13) 以為句: 先為你去安排容身之地。即先為你在皇帝面前說好話。(14)侍衛(wèi): 皇帝身邊的衛(wèi)士。(15) 罔敢: 不敢。
【賞析】 本文選自《嘯亭雜錄》。作者昭梿(1776—1829)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嘉慶時襲爵禮親王,后因王室貴族間的互相傾軋,被削去王位。他久不得志,以文字自娛,所作詩文,均已散失,唯存《嘯亭雜錄》。這本書記錄了道光以前清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的典章制度,以及官員的軼聞和當時的社會習俗。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和見聞,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本篇揭露雍正年間特務遍布的情況。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寫雍正時期特務盛行的原因。開始是為監(jiān)視允禩而設立,后來擴展到對所有的王公大臣的言行均要偵察和刺探,連民間細小的雜事都要報告雍正,皇帝則以此來威懾百官,鞏固其獨裁統(tǒng)治。
第二部分寫三則故事,具體表現(xiàn)雍正時期特務遍布的情況。
第一則寫一位即將赴任的官員,上街買新帽子,路遇人隨便說了幾句,誰知這個情況,立即報到皇帝那兒,第二天朝見,皇帝笑著說,“小心不要弄臟你剛買的帽子。”
第二則寫狀元王云錦晚上和朋友玩紙牌,不慎丟失一張。第二天上朝,皇帝問他晚上干了些什么?王只得從實以告。皇帝即從袖中取出那張紙牌,正是昨天晚上他們丟失的那張。
第三則寫總督王士俊離京外出,即有“健仆”薦來,跟隨左右,供役甚謹。不久,皇帝將要召見總督,這位“健仆”卻要提前回京,說是要向皇帝報告。到這時候,這位總督才知道,“健仆”者,乃是皇帝派來偵察王的所作所為的特務也。
第二部分的三則故事是并列的,從表面看,三則故事在人物、時間、地點等方面并無聯(lián)系,也無連續(xù)性,但內在思想內容的聯(lián)系卻是十分緊密的,其中心都是表現(xiàn)特務遍布的情況的。一則寫白天,一則寫晚上,但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不論是路上還是在家里,也不論是在京城內還是在外地,大臣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皇帝很快就全知道。這些特務活動范圍之廣,報告消息之迅速,使王公大臣們感到特務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作品采用三則故事并列的結構法,就很自然地使作品的思想內容連綴起來,向深處伸延,向寬處開拓,淋漓盡致地揭示了雍正時期利用特務統(tǒng)治的情況。
本篇在選材上很有特色。三則故事并列,每則故事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集中表現(xiàn)一個中心,就好像舞臺上三支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光柱,照射在同一焦點上,使舞臺形象格外鮮明、突出一樣,把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中心,也即是雍正時期特務統(tǒng)治的情況,得到更集中的表現(xiàn),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鍋腰老公》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鞋》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