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學軍
革命回憶錄。作者陶承。工人出版社1958年10月初版。陶承是一個革命老干部,在過去的歲月里,一家人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丈夫歐陽梅生是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領導湖南工會工作。1927年許克祥叛變,歐陽梅生被通緝,轉移到武漢。陶承帶領全家也來到了武漢,駐機關擔任掩護同志的工作,大兒子立安成為黨的交通員。歐陽梅生為革命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不幸逝世。陶承毅然繼承丈夫遺志,向黨組織要求工作,被安排做機關工作。在黨組織被破壞后,她被捕審訊。放出后來到上海,靠做工維持生計,仍駐機關,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兒子立安、應堅也來上海從事革命活動,女兒本紋在紗廠做工。立安在革命斗爭中進步很快,成為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江蘇團省委委員,在一次集會時不幸被捕。被捕后堅貞不屈,同何孟雄、胡也頻等二十三位同志一起英勇就義。小兒子雙林又因病去世。陶承忍受著喪子的悲痛,堅持工作。后來組織遭到破壞,失去了聯系,直到抗戰爆發后才在武漢找到了黨。她先去重慶后到延安,孩子們也都參加了革命。小兒子稚鶴1940年在作戰中犧牲。為了革命的勝利,她的一家先后失去幾位親人,正如徐特立在《序》中所說:“這是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典型之一。”又說:“《我的一家》實例教育,激起人們對于反革命屠殺人民的異常憤怒,對于為人類謀解放而英勇犧牲的同志的無限敬仰,由此更加強了我們的愛國熱情。”謝覺哉在《序二》中說:“通過她的書,可以看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社會是何等的殘暴和黑暗。看到工人階級的兒女、貧苦的知識分子、共產黨員為著推翻黑暗統治、解放被壓迫階級以至全人類,艱苦奮斗、前仆后繼:丈夫倒下了,妻子更堅強起來;父親倒下了,年輕的兒女更勇敢地跑上前線。這是具有何等的高貴品質!”本書曾被改編為影片《革命家庭》。
上一篇:蘇守平《我愛每一片綠葉》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澄子《我的太陽》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