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促別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書·儒林傳·王式傳》:“ (王) 式征來,衣博士衣而不冠,……既至,止舍中,會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勞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為魯詩宗,至江公著《孝經說》,心嫉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式曰:‘聞之于師: 客歌《驪駒》, 主人歌《客毋庸歸》。今日諸君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經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禮》。’江翁曰:‘何狗曲也!’式恥之,陽醉逷(dang) 地。式客罷,讓諸生曰:‘我本不欲來,諸生強勸我,竟為豎子所辱!’遂謝病免歸,終于家。”注: 服虔曰:“《驪駒》: 逸《詩》篇名也,見《大戴禮》。客欲去,歌之。”文穎曰:“其辭云‘驪駒在門,仆夫具存; 驪駒在路,仆夫整駕。’也。”
【今譯】 漢代王式精通《詩經》,受人推薦至京都為博士。博士江公家中世學魯詩,他嫉妒王式。在歡迎王式的酒宴上,江公對樂人說:“唱《驪駒》。”王式說:“我聽老師講過: 客人辭歸時唱《驪駒》,主人唱《客毋庸歸》。今天諸位是主人,天色尚早,不應該唱這個。”江公問道:“經書中哪里有這樣的話?”王式答:“在《曲禮》中。”江公不禁惱怒:“什么狗曲!”王式感到恥辱,便佯醉倒地。宴后,他責備諸門生說:“我本不想來,你們強勸我,不料竟被小人侮辱。”于是告病回鄉。
【釋義】 后以此典表示離別; 或指遭到冷遇,被迫離去。
【典形】 賦驪駒、歌驪、狗曲、驪唱、驪歌、驪歌促別、驪駒、驪駒催、驪駒既駕、驪駒曲、驪駒在門、千里歌驪、王式悔輕來、不欲是王式、王式本不來、驪駒催客、門外驪歌、唱驪歌。
【示例】
〔賦驪駒〕 元·湯式《一枝花·客中奇遇寄情》:“實承望效鴛鴦百歲和同,不提防賦驪駒兩字西東。”
〔歌驪〕 清·揆敘《高麗使館中作》:“歡情方狎鷺,別緒遽歌驪。”
〔狗曲〕 清·黃遵憲《雜感》:“狗曲出何經? 驢卷書博士。”
〔驪唱〕 清·黃鷟來《和韻送戚緘子》:“清歌耿驪唱,忽忽懷故鄉。”
〔驪歌〕 唐·于志寧《冬日宴群公于宅》:“賓筵未半醉,驪歌不用催。”
〔驪歌促別〕 清·王恪《送楊文叔北上》:“萬里征塵拂袂初,驪歌促別意何如。”
〔驪駒〕 清·陸元輔《送袁重其歸吳門》:“鱸膾正堪淹客棹,驪駒無奈向關河。”
〔驪駒催〕 宋·文同《寄題密州蘇學士快哉亭》:“主人自醒客已醉,門外落日驪駒催。”
〔驪駒既駕〕 三國·曹植《酒賦》:“或嘆驪駒既駕, 或稱朝露未晞 。”
〔驪駒在門〕 宋·陸游《春晚用對酒韻》:“一閑可敵八珍美,驪駒在門端可起。”
〔千里歌驪〕 清·吳祖修《寄示趙書年陳起雷》:“千里歌驪竟不聞,尚思尊酒數論文。”
〔王式悔輕來〕 清·錢謙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對文華殿》之十:“明日孔融應便去,當年王式悔輕來。”
上一篇:首陽采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驪龍頷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