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綈袍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睢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于秦。范睢聞之,為微行,敝衣間步之邸,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范叔固無恙乎?’范睢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過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 (ti) 袍以賜之。”“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于是范睢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范睢曰:‘汝罪有三耳……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
【今譯】 戰國時,范睢 (字叔) 曾為魏中大夫須賈門客,一次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仰慕范的才能,贈范禮物,須賈因此懷疑范私通齊國,報告魏相,使范睢慘遭毒打,險些喪生。后范出逃秦國,更名張祿,任秦相,而魏國以為他早已死去。當魏王聽說秦將伐韓、魏時,派須賈使秦,范睢改扮成貧窮之人私下去見他,須賈見范睢非常吃驚,以為他仍然貧寒,心生憐憫,留他飲酒吃飯,并贈給一綈綢長袍。后范睢為須賈御車入秦相府,須賈才知秦相張祿即為范睢,趕快肉袒膝行,叩首請罪,范指斥其罪有三,但因贈綈袍尚有故人之意,才免其一死。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貧困時友人的同情與饋贈; 或形容寒士生涯; 也用以表現不忘舊日交情。
【典形】 范寒、范叔寒、范叔袍、戀戀綈袍、綈袍、綈袍故、綈袍懷舊、綈袍戀戀、綈袍贈、一寒如此、有意袍、贈袍、贈綈袍、憐范叔、須賈遺綈袍、范叔骨相寒、范叔一寒、戀綈袍、范叔綈、范叔貧。
【示例】
〔范寒〕 清·黃景仁《贈陳秋士》:“投布識范寒,分金補顏空。”
〔范叔寒〕 宋· 陳師道 《簡楊安國》:“侯門誰預識馮諼,歲晚寧知范叔寒。”
〔范叔袍〕 宋·蘇軾《雪詩》之三:“半夜欺陵范叔袍,更兼風力助威豪。”
〔戀戀綈袍〕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騭》:“故人戀戀綈袍意,豈為哀憐范叔寒。”
〔綈袍〕 唐·岑參《尚書念舊垂賜袍衣》:“綈袍更有贈,猶荷故人憐。”
〔綈袍故〕 宋·黃庭堅《和答魏道輔寄懷》:“諒無綈袍故,盡是白頭新。”
〔綈袍戀戀〕 清·黃景仁《豐樂樓·聞龔梓樹攜室之河南》:“當年落魄,頭蒙敗絮,身被短褐,非足下,綈袍戀戀何人者?”
〔綈袍贈〕 唐·高適《詠史》:“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
〔一寒如此〕 宋·范成大 《再游上方》:“范叔一寒如此,劉郎前度重來。”
〔有意袍〕 宋·范成大 《春晚即事》:“笑我生塵甑,慚君有意袍。”
〔贈袍〕 唐·杜甫《王閬州筵奉酬》:“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贈袍。”
〔贈綈袍〕 清·徐文烜《浙東別友人》:“感君多意氣,不必贈綈袍。
上一篇:范張雞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范蠡扁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