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扁舟是什么意思
【典源】《國語·越語下》:“反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fù)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唐·杜牧《杜秋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清·馮集梧注:“楊升庵集: 世傳西施隨范蠡去,不見所出,只因杜牧‘一舸隨鴟夷’之句而附會也。墨子曰:“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去吳越之世甚近,所書得其真。’”《修文御覽》引 《吳越春秋》逸篇云:“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此正與墨子合,蓋吳既滅,越沉西施于江,浮,沉也,反言耳。”
【今譯】 春秋時范蠡 (字少伯) 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至五湖時,向勾踐辭行,不再回越國,而乘扁舟,飄泊五湖間。改名換姓,在齊地叫鴟夷子皮,在陶地稱朱公,四處行商致富。后人又傳說范蠡帶西施一同離去。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及時隱退,不戀官位; 或形容心境閑適,泛舟江湖。
【典形】 鴟夷一舸、范蠡船、范蠡登舟、范蠡歸湖、范蠡扁舟、范蠡五湖、范相鴟夷、范舟、湖海換西施、扁舟號子皮、少伯舟、陶朱公、陶朱生、五湖舊約、五湖心、五湖煙艇、五湖舟、西子扁舟、漁舟范蠡、越鴟夷、越蠡扁舟、越相煙波、越相舟、五湖去、鴟夷仙跡、扁舟范蠡、乘舟尋范蠡、越蠡陶朱、鴟夷一去、五湖棹、五湖期、五湖高士、一棹五湖、五湖興、鴟夷變姓名、浮家五湖、五湖范蠡、歸五湖、五湖舟楫、扁舟五湖、五湖扁舟、五湖船、五湖槎、范蠡舟、五湖煙水。
【示例】
〔鴟夷一舸〕 清·吳偉業(yè) 《東萊行》:“魯連蹈海非求名,鴟夷一舸寧逃生。”
〔范蠡船〕 明·陳子龍《得萊陽宋僜嵐書》:“日暗田橫島,春深范蠡船。”
〔范蠡登舟〕 唐·元稹《許劉總出家制》:“張良卻粒,尚想高蹤;范蠡登舟,空瞻遺象。”
〔范蠡歸湖〕 元·馬致遠(yuǎn)《馬丹陽三度任風(fēng)子》:“我待學(xué)列子乘風(fēng),子房達道,陶令休官,范蠡歸湖。”
〔范蠡五湖〕 宋·蘇軾《和歐陽少師》:“何日揚雄一廛足,卻追范蠡五湖中。”
〔范相鴟夷〕 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可謂庚桑畏壘,致大壤以匡時; 范相鴟夷,行計然而濟俗。”
〔范舟〕 清·黃鷟來《觸事感懷賦贈張二》:“葛井跡未湮,范舟事堪埒。”
〔湖海換西施〕 宋·陳師道《陶朱公廟》:“名下難居身可辱,卻將湖海換西施。”
〔扁舟號子皮〕 宋·張元干《李丞相綱生朝》:“欲知辟谷師黃石,便是扁舟號子皮。”
〔少伯舟〕 明·瞿式耜《和密之七夕韻》:“平居每笑東山屐,千載猶傳少伯舟。”
〔陶朱公〕 元·范康《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不爭你戀著個石季倫千鐘富,怎發(fā)付陶朱公一葉舟。”
〔五湖舊約〕 宋·姜夔《湘月》:“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fù)清景?”
〔五湖心〕 宋·陳允平《驀山溪·花港觀魚》:“三湘夢,五湖心,云水蒼茫處。”
〔五湖煙艇〕 宋·朱敦儒《桂枝香·南都病起》:“念壯節(jié)漂零未穩(wěn),負(fù)九江風(fēng)笛,五湖煙艇。”
〔五湖舟) 唐·杜甫《贈司空王公思禮》:“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
〔西子扁舟〕 宋·辛棄疾《破陣子·為范南伯壽》:“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
〔漁舟范蠡〕 元· 張可久 《人月圓》:“莼羹張翰,漁舟范蠡,茶灶龜蒙。”
〔越鴟夷〕 唐·李頎《贈別高三十五》:“焉知漢高士,莫識越鴟夷。”
〔越蠡扁舟〕 宋·汪元量《蘇臺》:“越蠡扁舟漭無所,五湖風(fēng)浪白茫茫。”
〔越相煙波〕 宋·蘇舜欽《游靈巖寺》:“越相煙波空去雁,吳王宮闕半啼猿。”
〔越相舟〕 宋· 汪元量 《蘇臺懷古》:“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宮里北人過。”
上一篇:范睢綈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茅君騎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