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肉食者之智》注釋,意譯與解說
艾子之鄰,皆齊之鄙人也。聞一人相謂曰:“吾與齊之公卿,皆人而稟三才①之靈者,何彼有智,而我無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糲,故少智也。”其問者曰:“吾適糶粟②錢數千,姑與汝日食肉試之。”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后,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其一曰:“吾觀人腳面,前出甚便, 若后出豈不為繼來者所踐?”其一曰: “吾亦見人鼻竅,向下甚利,若向上, 豈不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稱其智。艾子嘆曰: “肉食者其智若此!”
——《艾子雜說》
【注釋】
①三才:古稱天、地、人為三才。②糶(tiao)粟:賣掉糧食。糶:賣出。
【意譯】
艾子的鄰居,都是齊國見識淺薄的人。一次,艾子聽見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我們跟齊國的大官們同樣是人,為什么他們聰明,而我們就愚笨呢?”另一個人答道:“他們每天吃肉,所以聰明;而我們平日吃的都是粗米糙飯,所以愚笨。”那個問話的人就說:“我這里剛好有賣糧食的錢,暫且與你吃幾天肉試試。”幾天后,艾子又聽到那二人的對話,他們都說道:“自從吃了肉以后,心里清楚多了,遇事也變得聰明了;不僅人聰明了,還能夠探求事物的道理。”接著其中的一個說:“我觀察到人的腳面,往前邊伸出就很便利,若是向后伸出豈不被后來的人踩著了嗎?”另一人也說道:“我也發現人的鼻孔,向下就很便利,若向上,豈不被雨水灌進去嗎?”他們二人各自稱贊自己的聰明才智。艾子聽了感嘆地說: “吃肉人的聰明才智竟是這等樣子。”
【解說】
如果現在的營養學家聽到這二人的議論一定會加以稱贊;因為現代科學已經發現魚肉禽蛋影響著人的大腦的生長發育。二位鄙俗之人的見解其實是非常高明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倆的推測:吃肉之后,幾乎是立竿見影,他們變得明達有智了,一個知道了腳向前伸的道理,一個明白了鼻子向下的奧秘,可惜的是這種智慧實在太淺薄。“肉食者”當然不是指窮人,因為在古代之“肉食者”是達官貴人的代稱。《曹劌論戰》(《左傳》)中就有這種用法。作者在這里的“肉食者”無非是說達官貴人不過是些白癡似的酒囊飯袋。肉食者不是智,而是鄙,為了顯示他們的聰明,常常連常識都會忘記。文章巧妙地通過二個鄙俗之人食肉后的變化,寓含譏刺,幽默中帶幾分潑辣。
【相關名言】
我們在飽學之士當中要比在大多數人中看到為數更多的傻瓜頭腦。
——法國·蒙田
上一篇:《莊周·罔兩問景》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石成金·勝似強盜》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