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哭秦庭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使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于君,疆埸(yi)之患也。……’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人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史記·伍子胥列傳》:“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庭,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戰國策·楚策一》亦載,申包胥作棼冒勃蘇,棼冒即蚡冒,申包胥為蚡冒氏,勃蘇、包胥音近。
【今譯】 春秋時,吳國攻破楚國郢都,楚臣申包胥急赴秦國求援,他對秦王說:“吳國好比野豬長蛇,多次吞食中原上國的領土。楚國最先受害。現在我國戰敗,宗廟社稷難保,國君逃亡在荒野之中。他派我到貴國告急求援,說:吳國蠻夷之邦,野心永遠不會滿足。他們如果滅掉楚國,就與貴國為鄰了,那時貴國的疆界也將受到威脅。……”秦王使人告訴申包胥:“你所說的,我都知道了。請你在館舍住下等候,待我們商議后再告知你。”申包胥說:“我國國君尚在荒郊野外,沒有安身之處,作為臣子,我如何能安心等候呢?”于是就靠著宮墻站立,日夜嚎啕痛哭,他飲食不進,一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王很受感動,為他吟誦《無衣》詩,說:“楚國雖無道,但有這樣的賢臣,楚國怎會滅亡呢?”于是派遣五百輛戰車出發救楚。
【釋義】后以此典表現人救國濟難的忠心; 也形容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
【典形】 包胥救楚、包胥哭秦庭、包胥血、存荊、救楚、哭秦廷、秦庭哭、申胥恨、申胥泣血、首碎秦庭、包胥一哭、無復有申包、依墻哭楚、復楚孤臣、包胥存楚、包胥一諾、包胥一出、申包慟哭、愧包胥、楚包胥、秦庭淚、踐秦庭。
【示例】
〔包胥救楚〕 唐·張說《過庾信宅》:“包胥非救楚,隨會返留秦。”
〔包胥哭秦庭〕 金·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
〔包胥血〕 清·葉世佺《謁劉公祠》:“涕淚包胥血,饑寒蘇武氈。”
〔存荊〕 漢·班固 《幽通賦》:“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繭以存荊。”
〔救楚〕 唐·李白 《鳴皋歌送岑征君》:“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卻秦。”
〔哭秦廷〕 元·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想過昭關八面虎狼威,怎知哭秦廷七日英雄淚。”
〔秦庭哭〕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申胥恨〕 明·吳易 《滿江紅》:“伍胥恥,荊城雪; 申胥恨,秦庭咽。”
〔申胥泣血〕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吳師鞭尸于楚國,中胥泣血于秦庭。”
〔首碎秦庭〕 唐·柳宗元《睢陽廟碑》:“首碎秦庭,終懵無衣之賦。”
上一篇:前度劉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北窗臥羲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