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亞《尋找石花的小女孩》全文|賞析|讀后感
李喬亞
她在找什么?
遠遠地,像一只孤獨的小仙鶴,染一身夕陽,徘徊在空曠的河灘上。她不時蹲下去,在卵石堆里翻翻揀揀;一會兒,又緩緩地站起來,貓著腰,不停地左顧右盼。已有一兩個鐘頭了。
這是誰家的孩子? 來這離小鎮一里多遠的荒灘上尋什么?許是在這兒丟失了什么吧?
我把釣魚竿支在岸邊,好奇地走過去。
聽見腳步聲,正蹲著的她驀地抬起臉來。
這是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女孩。模樣倒還秀氣,只是那兩只黑珍珠似的大眼睛里,流露出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淡淡的憂郁。白色的連衣裙似乎沒洗干凈,隱隱顯出斑斑點點的污跡;那對松松垮垮的蝴蝶結,顯然是她自己的作品,沒有生氣地貼伏在羊角辮梢。
見她警惕地打量著我,我連忙柔聲問道:“小妹妹,你找什么呀?”
她垂下眼瞼,不安地玩弄著一塊棱角尖銳的石片兒。
“叔叔幫你找,好嗎?”
可能是因為我的真誠和關切,默然許久,她終于輕輕地說:“我找石花。”
“石花?”
“就是……石頭開的花呀!”
我有點兒憤慨了。是誰的惡作劇,竟忍心哄騙一個小姑娘! 石頭開的花——石頭會開花么?!
“誰告訴你有這種花呀?”
她又不吭聲了。默默地把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河水。
“他們在哄你,小妹妹!”
“不,媽媽說的!”她低聲分辯道。
媽媽? 難道她媽媽也……我懵了。
她遲疑了一下,終于說明了原委:“爸爸和媽媽,天天罵,還打……叔叔阿姨們都勸。媽媽說,‘跟他和好呀,除非石頭開花馬長角’……”
啊! 我不由大大地震驚了。
“我找了幾天,都沒……”稚嫩的臉兒,浮上了陰影。突然,她急切地望著我,“叔叔,您是來我們鎮上走親戚的吧? 你們那兒,有沒有石花?”
那雙憂郁的眼睛里,閃爍著希望的光。
面對這雙眼睛,我心中泛起一陣痛苦的痙攣——該怎么回答才好呢
選自《青年作家》
【賞析】 讀這篇小說仿佛是在看一幅畫: 廣袤而空曠的河灘,如染的余輝夕陽,一個秀氣的小女孩,穿著白色的連衣裙,站在河灘眺望遠方。遠方是一大片石礫。石礫中忽隱忽顯地跳蕩著一朵從未見過的花——石花。她憂郁的眼睛由此而變得充滿希望。
用優美而富有詩情畫意的筆調來寫憂傷、沉重的心情,大概是作者在這篇小說中的藝術追求。如果說用帶淚的筆墨來描寫憂傷、痛苦、絕望的話,這很容易做到。同樣,如果用詩情畫意來敘寫那些美麗動人、奪人心田的景、物時,也不難做到。但作者放棄了這些容易做到的,獨辟蹊徑,將景物、人物,尤其是小女孩的理想寫得如此優美動人,而其藝術效果卻令人悲從中來,憂傷之至。這是文學創作中的大手筆,欲顯悲,卻以寫樂而為之,尤如畫家為畫黑而以白作背景一樣。
作品開頭的畫面很美也很憂傷。黃昏,連綿不斷的河水和河水兩岸的河灘,都沐浴在一片嫣紅的斜陽余輝中,寧靜而美麗,展示出了小鎮周圍的優美景色。在這背景下,是一個卵石堆里翻揀東西的小女孩。這使人想起另一幅西洋畫——米勒的《拾麥穗》,也是這樣嫣然的陽光,不過它是早晨的日出之光。金黃色的田野,彎腰拾著麥穗的農家女。畫面流蕩出一種熱情歡樂的情緒。相比之下,這幅畫雖然也寫陽光,但不是日出而是日落;也寫人物,但不是體壯健碩勤勞快樂的農家婦,而是“孤獨的小仙鶴”;不是長滿金黃色的麥穗的田野,而是鋪滿石塊的荒灘。畫面傾訴的是一種孤獨和寂寞感,美雖美,但很傷感。
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小女孩呢? 也很美很憂郁。她純潔、秀氣、愛美,穿著潔白的連衣裙,有著一雙黑珍珠似的大眼睛,還扎了一對大大的蝴蝶結。這一切會使任何一個小女孩都煥發出一種朝氣和活力的。但這小女孩卻不然,她有秀氣的眼睛,但眼睛里沒有快樂只有憂傷,她的白連衣裙也是斑斑點點,不清不潔; 就連那對蝴蝶結也是松松垮垮沒有生氣。七八歲的年齡正是天真活潑的時候,作者似乎很想用筆描繪一位這樣的女孩,但他沉重而憂傷的心情卻使他寫下了另一位女孩——純潔可愛卻與憂傷漠然相伴隨。
尋找石花,這是文章中最美最富詩情的地方,也是最憂傷之處。作者在這里寫小女孩尋找石頭上開的花,很真實,卻也充滿了神話色彩。這朵神秘瑰麗的能帶給人幸福的石花,給小女孩帶來了無限的希望,一連幾天她都在石礫、卵石堆中尋找著。當我告訴她,石頭哪能開花時,她低聲申辯。她相信有的,因為她媽媽曾經說過。在這里,小女孩的天真、執著被作者刻劃得如此動人。在她這樣的年齡,她相信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存在的,何況“石頭開花”是媽媽說的。
但她的媽媽是如何說的呢? 作品筆鋒一轉,感情一下子由小女孩尋找美麗幸福的石花這充滿詩意的理想境界中掉落到現實生活中。美麗純潔的小女孩生長在一個父母不和的家庭。她的母親曾經詛咒道:要讓她們夫妻和好,除非石頭開花馬長角。這咒語落到小女孩的耳朵,便是希望之光。她太小、太天真,她相信所有的話,尤其是她媽媽說的; 她也太執著,太渴盼,她希望她能找到石花,那么她的爸爸、媽媽從此就不會相罵,相打,她又可以重新快樂起來。這神秘的石花,真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它寫盡了小女孩美好的理想執著的追求,賦予這幅畫如此迷離、詩意的神話色彩;它也寫盡了現實生活中父母不和給孩子帶來的深重心靈創傷。孩子是那么可憐可愛,父母是如此可憎可恨,這足以引起所有讀者的深思:孩子們還是一首純潔可愛的詩,父母、社會不應該給他們畫上不和諧的色彩,給他們帶來心靈的創傷。
詩的、美的和冷的、悲的在作者的調色板上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用憂傷而緩慢的語調講了小女孩尋找幸福之花的動人故事,很美,也很憂傷。
上一篇:《宇宙法則》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小星的暑假日記》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