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烹弓藏是什么意思
【典源】 《吳越春秋》 卷十:“ (范)蠡復為書遺 (wei)(文) 種曰:‘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秦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于子明矣。’”《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亦載。又《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令武士縛 (韓) 信,載后車。信曰:‘果若人言: 狡兔死,良狗亨(烹); 高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今譯】 在越國范蠡給另一臣子文種的信中,以及漢韓信為劉邦所縛時,都提到: 高空的飛鳥已經散盡,優良的弓便會被收藏; 狡猾的兔兒已經死去,善跑的獵犬便會被烹煮; 敵國已經攻破,謀臣也就無用。與帝王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安樂,天下已定,猛將謀士反被殺害。
【釋義】 后以此典表示帝王建業成功后功臣反而受到猜忌或殺害。
【典形】 藏弓、藏弓烹狗、高鳥盡、高鳥良弓、弓藏、鳥盡廢良弓、鳥盡弓藏、嘆良弓、兔死縛淮陰、走狗烹、兔盡韓盧窘、劈良弓、飛鳥盡、兔死狗烹。
【示例】
〔藏弓〕 清·王攄《過韓侯釣臺》:“拔幟囊沙將略雄,哀哉云夢嘆藏弓。”
〔藏弓烹狗〕 清·徐昂發《淮陰侯釣臺》:“藏弓烹狗由來事,只合終身淮上村。”
〔高鳥盡〕 唐·張祜《戊午年寓興》:“詎聞高鳥盡,終俟小鮮烹。”
〔高鳥良弓〕 明·陳子龍《諸暨城南作》:“高鳥良弓俱不見,六千君子一時回。”
〔弓藏〕 清·吳偉業《西子》:“西施亦有弓藏懼,不獨鴟夷變姓名。”
〔鳥盡廢良弓〕 晉·陶潛《飲酒》:“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鳥盡弓藏〕 元·薩都拉《水龍吟·過淮陰》:“鳥盡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歸好。”
〔嘆良弓〕 唐·劉禹錫《韓信廟》:“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兔死縛淮陰〕 宋·蘇軾《和陶雜詩》之三:“兔死縛淮陰,狗功指平陽。”
〔走狗烹〕 清·高其倬《薊州新城》:“肯效鷙鳥擊,轉畏走狗烹。”
上一篇:牛郎織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狗監薦相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