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句 (gou) 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 (汝) 忘會 (kuai)稽之恥邪?’”《吳越春秋·句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讎,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不絕于口。”
【今譯】 春秋時吳、越發生戰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越王句 (一作“勾”)踐忍辱求和。后來句踐被放回越國,日夜思慮復仇,以苦行激勵自己。把苦膽放在坐位旁,坐臥都要看一下膽,飲食也要先嘗一下膽 (一說把苦膽掛在門邊,出入都要嘗一下),對自己說:“你忘了會稽之恥嗎?”困了用辣的蓼草來刺激眼睛,腳冷了反而泡在水里。冬天經常抱著冰,夏天手里拿著火把,這樣來磨礪自己。后來終于滅了吳國,報了仇。臥薪事不知所出,最早見于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臥薪嘗膽。”后遂將二者連用。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立志報仇雪恥; 或以“會稽恥”借指亡國之恥。
【典形】 抱冰、嘗膽、勾踐膽、會稽恥、眠薪、握火、臥薪、薪膽、勾踐飲膽、越王嘗膽。
【示例】
〔抱冰〕唐·元稹《冬白纻》:“近王之臣諭王意,共笑越王窮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嘗膽〕 唐·王維《燕支行》:“報仇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
〔勾踐膽〕 唐·于濆《經館娃宮》:“勾踐膽未嘗,夫差心已誤。”
〔會稽恥〕 唐·李白《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愿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
〔眠薪〕 清·孔尚任《桃花扇》:“不共天仇,從此后嘗膽眠薪休忘。”
〔握火〕 宋·劉筠《與客啟明》:“垂天借喻齊諧志,握火尋盟越絕書。”
〔臥薪〕 清·龐鳴《吳宮詞》:“臺畔臥薪臺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薪膽〕 清·楊潮觀《信陵君義葬金釵》:“咱只為父仇未報常薪膽,他便把那人頭一劍手分花。”
上一篇:南冠楚囚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