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持是什么意思
〖典源〗《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pù,曬太陽),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qián,鉗)其喙(huì,鳥嘴)。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擒)之。”
〖釋義〗鷸啄住河蚌的肉,河蚌鉗住鷸的嘴,誰也不肯放開,漁翁看到,將他們都捉住了。后遂用“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卻從中得利;用“蚌鷸相持”謂雙方相持不下;用“蚌鷸之禍”謂雙方相持不下而招禍;用“漁人得利、漁人之利”等指第三者從中得到利益。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老九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
【蚌鷸相持】秦觀《進策·邊防中》:“而天方厭羌,內難屢起,權臣擅事,蚌鷸相持。”
【蚌鷸之禍】杜弼《檄梁文》:“此蓋蚌鷸之禍,我乘其弊。”
【漁人得利】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老九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他愚弄國王,愚弄南后,想離間齊國和楚國的邦交,好讓秦國來漁人得利。”
【漁人之利】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他日可以在里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
上一篇:鷸蚌相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黃金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