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廬是什么意思
【典源】 《三國志·魏書·管寧傳》注引《魏略》 曰:“ (焦) 先字孝然。……饑不茍食,寒不茍衣,結草以為裳,科頭徒跣。每出,見婦人則隱翳,須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廬,凈掃其中。營木為床,布草蓐其上。”裴松之案:“焦先及楊沛,并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作蝸; 蝸牛,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先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
【今譯】 三國時的隱士焦光 (字孝然) 饑餓時不隨便求東西吃,天寒時也不隨便求衣服穿,用草編成衣裳,光頭赤腳。每當外出遇見婦女就藏起,等婦女離去才出來。自己修造了一個很小的圓形住室,好像蝸牛殼一樣,他將里面打掃干凈,以木板為床,上面鋪上草,就生活在里面。
【釋義】 后以此典指隱士的簡陋住處。
【典形】 圜舍如蝸、廬如瓜牛、蝸殼卜居、蝸廬、蝸牛廬、蝸牛舍、蝸舍、蝸屋、一室盤蝸、蝸牛獨臥。
【示例】
〔圜舍如蝸〕 宋·蘇軾《次韻毛君山房遣興》:“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蝸。”
〔廬如瓜牛〕 清·王士禛《和田綸霞郎中移居》:“廬如瓜牛足搖膝,畢逋愛伴城頭鴉。”
〔蝸殼卜居〕 宋·蘇軾《和致仕張郎中春畫》:“蝸殼卜居心自放,蠅頭寫字眼能明。”
〔蝸廬〕 唐·駱賓王《寒夜獨坐游子多懷》:“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
〔蝸牛廬〕 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出扶桑藜杖,入臥蝸牛廬。”
〔蝸牛舍〕 唐·李商隱《自喜》:“自喜蝸牛舍,兼容燕子巢。”
〔蝸舍〕 唐·劉長卿《送州人孫沅自本州卻歸》:“詩書滿蝸舍,征稅反漁竿。”
〔蝸屋〕 明·袁宏道《答魯印山見賀新居之作》:“鳩巢喚婦真成拙,蝸屋隨身也覺多。”
〔一室盤蝸〕 宋·黃庭堅《次韻張仲謀》:“我亦無酒飲,一室可盤蝸。”
上一篇:虱處裈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蠅附驥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