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車告老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書·薛廣德傳》:“后月余,以歲惡民流,與丞相定國……俱乞骸骨,皆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廣德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東歸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為榮,縣(xuan) 其安車傳子孫。”《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及文書赦宥,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
【今譯】 漢代薛廣德因年老辭官還鄉,皇帝賜給他安車駟馬等。至家鄉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為榮耀,將賜給的安車懸掛起來傳給子孫后代,作為紀念。
【釋義】 后以此典指官員告老還鄉。
【典形】 車先懸、七十懸車、人賀懸車、無車可懸、懸車、懸車告老、懸車守、歲漸懸車、吾車已懸、懸車歲。
【示例】
〔車先懸〕 唐·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七旬才滿冠已掛,半祿未及車先懸。”
〔七十懸車〕 唐·駱賓王《對策文三道》:“四十強仕,七十懸車,著在格言,存諸甲令。”
〔人賀懸車〕 明·高啟《送趙使君致仕歸別業》:“吏收封印朝辭郡,人賀懸車晚在鄉。”
〔無車可懸〕 宋·陸游《致仕后述懷》之三:“寧有駱堪鬻,尚無車可懸。”
〔懸車〕 唐·元稹 《王仲舒等加階》:“或懸車以請老,或持節以臨人。”
〔懸車告老〕 元·揭傒斯《楊氏忠節祠記》:“年六十余已懸車告老,將二十載余,聞一權臣擅國,遂至餓死。”
〔懸車守〕 唐·杜甫《提封》:“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
上一篇:心居魏闕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愚公谷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