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中篇小說。作者程乃珊。發(fā)表于《文匯月刊》1988年第12期。小說塑造了幾個中學外語教師的形象,描述了他們在一天中的主要活動和心理。浩光中學的外語教研室有三個英語老師:翁豪威、赫國華和秦韻佳。現(xiàn)在秦韻佳已經(jīng)是該中學的教導主任,而赫國華還是任他的教研室組長。翁豪威雖然四十開外的年紀了,但依然很氣派、很瀟灑。他似乎永遠不成熟,永遠那么惹人注目。早晨起來,他對著鏡中的容光煥發(fā)的形象,心里很是滿意。他對開始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新鮮感。今天他格外興奮,他的關于中學生外語教學的文章在昨天發(fā)表了,他抑制不住喜悅和激動,輕輕哼起了那首《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的曲子。他想他的見報的文章肯定能在老師和同學們當中提高他的威望。他風流倜儻,有一種紳士風度,在中學里總給人有點不正的感覺,甚至像一個花花公子,他為此而感到無奈和窩囊。他要抓住眼前的機會,搞出一套自己的教學理論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最煩別人提起文憑了。他雖然也是老教師了,但學歷短了一點,就有可能被趕下講臺。他認為能力和學歷是兩碼子事。早晨在公共汽車上,他和秦韻佳偶然相遇。秦韻佳和一幫年輕人發(fā)生爭執(zhí),他替她解了圍。秦韻佳是和翁豪威一起分到浩光中學的。她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感情,那首《少女的祈禱》曾經(jīng)喚醒了她作為少女的全部的感情。她很美,樸素而又莊重。她有一種知識婦女的高貴的氣質(zhì)。還在中學時代,她就一直被認為與普通民眾格格不入。在那個革命年代,她的美使她迷惘、自責,她違心地不去接近美,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她總算入團、入黨了,并且還當上了學校的領導。但是,到如今,她還是孑然一身。當初翁豪威和她分到了一個學校的時候,她也曾經(jīng)傾慕于他的瀟灑和氣派。但領導說她是個要求進步的青年,不應和翁豪威這樣不求上進的青年接觸。在對翁豪威的戀情和對政治前途的矛盾的痛苦煎熬中,她選擇了后者。天下著雨,他和她下了汽車以后,他請她一塊兒去坐咖啡屋。她在交談中有對往日的朦朧的留戀,也有對現(xiàn)實的清醒的戒備。他感受到她獨特的魅力,但是又掃興于她的成熟和理智。他覺得她似乎是長著三只眼睛的仙女一樣,當兩只眼睛沉醉在愛情、歡樂甚至休息的時候,那額正中的第三只眼睛卻永運是睜著的。她作為女性的憂郁和溫柔往往只是一個瞬間。上午,他到了學校,教研組長赫國華又在數(shù)落他的不是了。赫國華像個準確無誤地承上啟下的機器傳送帶,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埋在習題堆里去提高考試成績,而不像翁豪威那樣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赫國華是個拘拘謹謹?shù)剡^日子的人,當然看不慣翁豪威那樣灑脫的生活。學校里來了一批大學實習生,秦韻佳從心眼兒里羨慕他們的年輕。她和他們一起聽了翁豪威的課。翁豪威的課堂氣氛生動而活躍,他并不刻意制造一種嚴格頂真的氣氛,卻又在輕松與隨和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秦韻佳很欣賞他教學的方法,但是,在老師會上,她又不得不違心地去責怪他一通。為了平衡各方和自身,她感到如此耗神。她不想再強求自己為浩光中學作什么大有成就的努力了,她只求往上爬,只有這條路會給她不盡如意的人生帶來尊嚴和光彩。在浩光中學舉辦的舞會上,她看著舞姿翩翩的年輕人,看到依然瀟灑的翁豪威,她聽著那個用絕對的過去時合唱出的那個“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的曲子,她悲哀地閉上了眼睛,感到一切都過去了:青春、熱情,連同那個時期的天真、善良和純真。小說塑造了幾個不同的教師形象,風流瀟灑的翁豪威與拘謹、認真的赫國華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們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和人格。小說中的秦韻佳則是一個被不正常教育所異化了的女人。她違背天性地發(fā)展了自己,她自身處在一種深刻的異化和分裂中。但是,她最終的選擇還是那條無所作為的官路。她和翁豪威年齡上雖然相似,但她的心已經(jīng)老了,他的心卻依然年輕。小說在結(jié)構(gòu)上只以一天的過程為線索,但善于穿插人物的回憶和聯(lián)想,把過去的經(jīng)歷、不同的性格全部容納在一天的經(jīng)歷中了。
上一篇:古遠清《當代青年抒情詩三百首》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劉圣宇《彩云歸》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