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
【釋義】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事情做完。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大軍去攻打魯國。當時,齊國十分強足,常常欺負弱小的魯國,魯國人個個都感到很憤怒。魯莊公也覺得忍無可忍,就決定親自率兵抗擊,與齊軍決一死戰。
有個叫曹劌的魯國人聽到消息,就請求去見魯莊公,要為魯莊公出謀劃策。魯莊公聽說曹劌求見,忙把他請了進去。兩人交談了很久,曹劌了解到魯莊公很關心百姓,很得民心,就高興地說:“憑這一點就可以和齊國人打一仗。”
曹劌要求魯莊公作戰時帶上自己,魯莊公也已了解到曹劌是個具有遠見的人,就高興地答應了,并讓曹劌和自己同乘一輛車。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齊軍仗著人多,一開始就擂鼓攻擊。魯莊公正要命令軍隊擂鼓反擊,曹劌說:“別忙,還不到時機。”齊軍第二次擂動戰鼓發動進攻時,曹劌仍然勸魯莊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見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都有些忍耐不住了,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十分高昂。
齊軍見魯軍這邊一直沒動靜,以為魯軍膽怯,就第三次擂響戰鼓,發動攻擊。曹劌這時對魯莊公說:“現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于是魯軍也擂響了戰鼓,士兵們早已鼓了一肚子氣,個個像猛虎下山一樣,奮勇地撲向敵人。齊軍沒有料到這一著,結果被攻得措手不及,最終抵擋不住魯軍的攻擊,紛紛敗退。
魯莊公一見齊軍敗退,就要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他說:“別著急!讓我觀察一下。”說完,他跳下車,仔細地看了看地上齊軍留下的車轍印子,又上車爬到車桿上,望了望敵人的隊形,說:“主公可以下令追擊了!”
于是魯莊公下令追擊,魯軍將士個個奮勇爭先,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得勝后,魯莊公問曹劌:“敵人進攻我們,為什么前兩次我們按兵不動,而要等到他們第三次進攻時,你才讓我下令反擊呢?”
曹劌說:“打仗全憑士氣,齊軍擂第一次鼓的時候,他們的士氣正旺;到第二次擂鼓,士氣就減了一半;到第三次擂鼓時,他們的士氣已經衰落了。而這時我們才擂頭遍戰鼓,將士們士氣高漲,當然就會打贏他們。”
魯莊公又問齊軍敗退時為什么不能立即追擊,曹劌說:“齊國是大國,兵力強大,我怕他們會有埋伏。我觀察出他們的車轍紛亂,隊形不整,知道他們是真的敗退,可以放心追擊。”
魯莊公聽了,暗暗佩服,稱贊曹劌想得周到。
上一篇:《一衣帶水》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不堪回首》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