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才疏學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才疏學淺:cái shū xué qiǎn
詞源:《漢書·谷永傳》:“陛下秉至圣之純德,懼天地之戒異,飭身修政,納問公卿,又下明詔,帥舉直言,燕見䌷繹,以求咎愆,使臣等得造明朝,承圣問。臣材朽學淺,不通政事。”
詞由:谷永在漢元帝建昭年問,因才學高而被御史大夫薦為太常丞。漢成帝即位的第三年,即建始三年冬天,發(fā)生了兩件異常的自然現(xiàn)象:一是日食,二是地震。這在天文學還不很發(fā)達的漢代,就被認為是天老爺生氣發(fā)怒了。于是漢成帝便下詔,要求各地推舉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議論朝政的得失。太常陽城劉慶忌就推薦谷永待詔。谷永首先對漢成帝稱頌一番:“你是具有至圣的德行的,現(xiàn)在你準備接受天老爺?shù)母娼洌喿约海拗纬粌H聽朝中大臣的意見,還要聽取朝外群眾的看法,實在是很英明的。”接著就對朝政提具體意見了,在提意見之前又自我謙虛一下,說自己是無用之材,學識也很淺薄,并且對政事又不大懂。
詞義:才能不高,學識不深。疏:不熟悉。
書證: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回:“小子才疏學淺,做不得他的老師,只好另請高才。”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妹子固才疏學淺,然亦不肯多讓;今老師以閨臣、若花姐姐前列,我又不能不甘拜下風了。”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岳忠道:“在下雖有此志,只是才疏學淺,年紀又輕,經(jīng)驗更少。’ ”
上一篇:成語《思賢如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抱甕灌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