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心之官則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心之官則思:xīn zhī guān zé sī
詞源:《孟子·告子上》:“曰:‘耳目之官不思, 而蔽于物, 物交物, 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 思則得之, 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以與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 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詞由: 公都子問孟子:“都是一樣的人, 為什么有的人是品德高尚的,有的人見聞淺薄呢?”孟子回答說:“人的體身可分大體、小體,心志為大體, 耳目為小體。在大體上下功夫的, 就成大人,在小體上做功夫的, 就是小人。”公都子又問:“為什么從大體和從小體就有這樣的區(qū)別呢?”孟子說:“耳是管聽的, 目是管看的, 沒有思索力,就往往為外界事物所蒙蔽; 至于心呢, 卻專管辨別外界事物, 肯思索就能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生性, 不肯思索自然不能有這樣的效果。我們的人所以有耳目和心, 就是要用心所思索的, 來管用耳目聽得的, 就有可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了。”
詞義:腦筋的功能就是思維。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和思想、感情都說成心;官:官能,作用。
書證:毛澤東《學(xué)習(xí)和時局》:“所謂開動機(jī)器,就是說,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列寧斯大林經(jīng)常勸人要善于思索,我們也要這樣勸人。腦筋這個機(jī)器的作用,是專門思想的。孟子說:‘心之官則思’。他對腦筋的作用下了正確的定義。凡事應(yīng)該用腦筋好好想一想。”
上一篇:成語《待人接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志得意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