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樂此不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樂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詞源:《后漢書·光武帝紀》:“每旦視朝, 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愿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詞由:劉秀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東漢王朝后,政事毫不懈怠。每天聽取大臣的報告、和大臣們商討國家大事,往往要到太陽西斜才結束。他還經常把有學識有見地的大臣召進宮來,一起研究學問、探討為人處事之道,直到深夜才休息。他的兒子見他這樣辛勞,就勸他保重身體,不必成天忙政事、整夜去讀書,也要消遣游玩,使自己寧靜寧靜。可是劉秀卻說:因為我喜歡這樣做,所以也就不覺得疲累了。
詞義:樂于做某一件事,也就不覺得疲累了。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溺其中。亦作“樂此不倦”。
書證: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倘若沒有要緊事情,他一天也要到壇好幾次,與仙人談詩為樂。一年三百六十日, 日日如此,倒也樂此不疲。”魯迅《安貧樂道法》:“一種是教人對于職業要發生興趣,就無論什么事,都樂此不倦了。”鄒韜奮《抗戰以來·“生活”在抗戰期間貢獻了什么》:“我看到全體同人于辛勞辦公之余,用實際的行動來響應政府對于加強士氣鼓勵作戰的號召,幾乎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不禁發生深深的感動。”
上一篇:成語《樂山樂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乘人之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