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門墻桃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門墻桃李:mén qiáng táo lǐ
詞源:《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又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
詞由。子貢是春秋時衛國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對人說:“看來子貢比他老師還強些。”子貢聽了這話,非常謙虛地說:“如果拿住宅四周的圍墻來打比方,那么, 可以這樣說,我家的圍墻, 才齊肩頭那么高, 從墻外向里一望, 屋子里有什么比較好的東西, 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我老師家的圍墻卻有幾仞高, 要是找不到大門, 走不進去, 就根本沒法看到里面祖廟的雄偉壯觀, 各種房屋的富麗堂皇。”此為“門墻”的來歷。“桃李”的來歷是: 陽虎培養了不少人才, 有的成為朝廷的官吏、有的成為邊境的將士, 可是他們卻將陽虎視為仇敵。陽虎只好去投奔晉國。為此趙簡子對他說:“春天種下桃李, 夏天可以在樹蔭下乘涼休息, 到秋天還可以有果子吃;可如果種的是蒺藜, 夏天不能采摘它的葉子, 秋天它還會長出許多刺來刺人。現在看來, 你所培植的大多不是‘桃李’, 而是蒺藜。以后一定要先選擇對象, 而后加以培植。”
詞義: 門墻里面種的桃李。門墻:指師長之門。桃李: 比喻教師培養的優秀學生。代稱他人的學生。
書證: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天下文章同軌轍, 門墻桃李半公卿。”
上一篇:成語《鋌而走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降志辱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