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管鮑之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管鮑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詞源:《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
詞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襄公的兒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爭奪君位,雙方打了起來。兩位公子都有一批勢力。鮑叔牙事奉小白, 管仲事奉糾。在莒地交戰時,管仲曾用箭射中小白帶鉤。不久,小白擊敗了公子糾,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即齊桓公。而公子糾和管仲都逃在魯國。齊桓公威逼魯國殺死公子糾,囚禁管仲。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個人才,可以治國。“桓公說:“他是我的仇人,我要殺死他。“鮑叔說:“我聽說賢君無私怨,且人能為其主,亦能為其人君。倘若您想稱霸、統一中國,非有管仲不可。”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意見。當魯國把管仲送回齊國時,鮑叔牙親自出都城迎接,親手為他解掉枷鎖。齊桓公也以禮相待,委以重任,職比鮑叔牙還高。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齊國很快強盛起來,并稱霸于天下。管仲被桓公尊稱為仲父。后來管仲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管、鮑二人之間的交情深厚,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詞義:管仲和鮑叔牙的交情深厚。管鮑:春秋時齊桓公的兩位大臣管仲、鮑叔牙。比喻相互交情非常深厚。亦作“管鮑之好”。
書證:唐·杜甫《貧交行》:“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郭沫若《再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
上一篇:成語《笑容可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紙上談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