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堅甲利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堅甲利兵:jiān jiǎ lì bīng
詞源: 《孟子·梁惠王上》:“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詞由:梁惠王的國家,因地處中原,四面受敵, 他感到國勢日衰, 很不好辦。正值這時, 孟子前往見他。他問孟子說:“魏國的強大, 過去是沒有別的國家能趕得上的。這, 您是清楚的。可是到我執政的時候,東邊和齊國打了一仗, 我們被打敗了, 連我的兒子也陣亡了; 西邊一仗,又敗給秦國,喪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南方又被楚國搶去了八個城池。這實在是奇恥大辱啊!我希望自己能替我國所有陣亡的將士報仇雪恨,您說這有什么辦法呢?”孟子十分鄭重地說:“縱橫只有一百里的小國都可以施行仁政而使天下歸服,何況魏國是一個大國呢?您如果能施行仁政,減免刑罰,減輕賦稅,使百姓有吃有穿;同時在農閑時,對老百姓進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為人盡心竭力,待人忠誠守信的教育,那就叫老百姓制造木棒也可以抗擊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
詞義: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形容精銳的軍隊。甲:古代軍人打仗時穿的護身鎧甲,用皮革或金屬制成;兵:兵器。
書證:《墨子·非攻下》:“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收攻伐無罪之國。”《荀子·議兵》: “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三國志·魏志·程昱傳》: “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堅甲利兵守之志也。”
上一篇:成語《坐觀成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垂頭喪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