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高材捷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高材捷足:gāo cái jié zú
詞源:《史記·準陰侯列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詞由:公元前196年,淮陰侯韓信在長安謀反,被呂后殺死,夷滅三族。高祖劉邦從平定陳蔡叛亂的前線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惜,問道:“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講悔恨不用蒯通的計策。”高祖說:“蒯通是齊國的辯士。”于是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高祖問:“你唆使過韓信反叛嗎?”蒯通說:“是的,我的確勸過他。可那小子不用我的計策,所以落得個自取滅亡的下場。如果那小子用了我的計策,陛下怎能殺掉他呢?”高祖生氣地說:“烹死他。”蒯通大喊冤枉。高祖說:“你唆使韓信謀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辯白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當時天下的英雄豪杰就象烏鴉似的聚集起來。這種情況猶如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來追逐,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首先得到。跖的狗對著堯狂叫,并非堯不仁,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時候,我唯獨知道韓信,并不知道陛下。況且,天下想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罷了。難道你能夠都把他們全烹死嗎?”高祖覺得蒯通言之有理,于是赦免了他。
詞義:才智高超,行動敏捷。高材:才高,材;疾足:舉步快。原作“高材疾足”。
書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將這題目譽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墻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就做那一個。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材捷足者為尊。”
上一篇:成語《高山流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鬼哭神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