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暗中摸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暗中摸索:àn zhōng mō suǒ
詞源:唐·《隋唐嘉話》中:“許敬宗性輕傲, 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曹、劉、沈、謝, 暗中摸索著亦可識之。’”詞由: 唐朝的許敬宗,官居中書令,與李義府共同主持朝政。他為人十分傲慢, 經人介紹見過一個人, 不多久就記不清這個人了。有的人就說他的記性太不好了。可是他卻說“象你們這種人, 我當然記不住。倘若我遇到的是曹植、劉楨、沈約、謝眺他們, 過后即使在黑暗中叫我去辨認, 我也可以一下子就認出是誰。”
詞義:對于知名人士和他們的作品,即使在暗中也不難辨別得清楚。后多比喻無人指引, 完全靠自己摸索門徑, 探求事理。
書證、宋 ·陳師道《次韻答學者之三:“暗中摸索不難知,眼里輪囷卻見稀。”《朱子全書·易·綱領下》:“若在今日, 則已不得其法,又不曉其詞,而暗中摸索,妄起私念。”金·元好問《論詩》: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魯迅《致沈振黃》: “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極好的事, 但訪木刻家是無益的, 因為就是已有成績的木刻家, 也還在暗中摸索。”
上一篇:成語《普天同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朝令暮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