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懲惡勸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懲惡勸善:chéng è quàn shàn
詞源:《左傳·成公十四年》:“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舍族,尊夫人也。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詞由: 公元前577年, 魯成公派叔孫僑如到齊國去, 把嫁給魯成公的齊國國君的女兒迎接來。到了九月, 叔孫僑如把魯成公的夫人姜氏從齊國迎回來了。這件事, 成公做得很有禮, 僑如辦得也很得體。當時就有人說: “《春秋》上記載這件事,寫得很有分寸。從內容上看,直言其事,文字雖簡,但意思很明白;從構思上看, 寫得又很婉轉, 但又并不晦澀; 從傾向上看, 要懲治壞的, 勸說人家要與人為善。好的寫了,壞的也不是抹掉不寫。如果孔子不是圣人, 怎么可以寫到這樣呢?”詞義: 懲辦壞的、邪的, 勸說人們對人要好、好事要去做。懲:懲辦,懲處; 惡: 壞的, 邪氣;勸:規勸;善: 為人要好, 要做好事。
書證:《晉書·外戚傳論》:“雖復議行易名, 未足懲惡勸善?!碧啤⒅獛住妒吠āも钑r》:“《春秋》之義也,以懲惡對善為先?!?
上一篇:成語《恩將仇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