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以力服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以力服人:yǐ lì fú rén
詞源:《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詞由:孟子游說四方,推行他的仁道。一次,有人對孟子說:“靠武力可稱霸,靠仁道也能稱霸,既如此,霸道和仁道應該同時并存才是啊!”孟子回答說:“不錯,靠武力是可以稱霸的,但是,靠武力稱霸必須以國富民強,疆域遼闊為基礎。而以仁道稱霸則不然。因為用仁道深得人心, 自然會使國力強大起來。所以商湯只有七十里方圓的地盤,周文王也只有百里方圓的領土,可他們施行仁道都能稱霸天下了。”那人微微點頭稱是。接著孟子又說道:“以武力征服,那是壓服,不是心悅誠服,那是被征服者感到力量不足。如果用仁德去折服人,人家是心悅誠服。譬如七十弟子佩服孔子就是一例。《詩經》上說:‘東南西北,沒有一處不佩服周文王的。’這也是有力的證明。”
詞義:施用武力使他人屈從。力:武力、權勢。
書證: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
上一篇:成語《從善如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眾星拱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