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安營下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安營下寨:ān yíng xià zhài
詞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操曰:‘吾料呂布有勇無謀,不足慮也。’教且安營下寨,再作商議。”
詞由:正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呂布襲擊了他的后方。呂布攻破了兗州,占據了濮陽,這就要了曹操的命了。曹操一聽到這個消息,吃驚得不得了,說:“兗州有失,使吾無家可歸矣,不可不亟圖之!”因此立即回師,急救兗州。曹操到了曹仁的住地,曹仁告訴他:“呂布勢大,更有陳宮為輔。”曹操聽了曹仁的回報,知道馬上和呂布對陣是不行的,因此就把軍隊暫時安頓下來,想出對付呂布的好辦法來再進兵。
詞義:暫時停止軍隊的行動,安置營房,并在四周修筑柵欄,使軍隊駐扎下來。安:安置;扎:粗陋地建筑;寨:防守用的柵欄。原指部隊駐扎下來,后也用來比喻建立臨時的據點。亦作“安營扎寨”。
書證: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按著老爺的話,打什么地方進兵,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營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畫腳的講了一遍。”峻青《怒濤》:“于是,他們就在孤山下面安營扎寨,埋鍋造飯。”碧野《山高水長》:“三門峽危崖高聳,水流急湍,河岸狹窄,沒法安營扎寨,大壩的施工前方距離后方上百里,總工程師不辭勞苦,不怕白鬢染黃塵,天天風塵仆仆地奔赴大壩前方。”
上一篇:成語《存而不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寢不安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