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清宮除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清宮除道:qīng gōng chú dào
詞源: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將說楚王, 路過洛陽, 父母聞之,清官除道, 張樂設飲, 郊迎三十里。”
詞由: 戰國時期, 東周洛陽人蘇秦, 是個策士。他起初以連橫之策游說秦惠王, 上書十次, 秦王始終沒有采納。這時, 他所帶的百斤黃金全用光了, 穿的黑貉皮襖也破了,面容也顯得很憔悴,只得肩挑書囊回老家。一到家他妻子不下織機迎接,嫂子不給他燒飯,父母也不同他說話。于是他發奮讀書,刻苦研究謀略。不久, 他去游說趙王, 提出了合縱的策略。趙王聽了很高興,馬上封為武安君, 受相印, 還送給他車百乘, 錦緞千束, 白璧百雙,黃金萬兩。有一次, 他外出游說楚王, 路過洛陽, 他父母聽到飛黃騰達的兒子回老家, 便清理家室, 打掃道路, 布置好音樂和酒席, 特地跑到城外三十里處迎候。他妻子也不敢正面看他了, 嫂子則是匐伏著請罪。蘇秦這時頗有感慨地說道:“一個人貧窮了,連父母都不認兒子了; 富貴了, 則連親人都畏懼了,可見地位、富貴是多么重要啊!”
詞義: 清理房屋和道路。宮: 古代通稱房屋為宮。除: 掃除、清除。指熱誠迎接貴人的到來。
書證: 《后漢書·邳彤傳》:“吏民歌吟思漢久矣, 故更始舉尊號而天下響應, 三輔清宮除道以迎之。”
上一篇:成語《泥塑術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滅此朝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