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yǔ)《含沙射影》什么意思|出處來(lái)源|詞義|詞由
含沙射影:hán shā shè yǐng
詞源:南朝·宋·鮑照《苦熱行》詩(shī):“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詞由:傳說(shuō)古代有一種叫“蜮”的毒蟲,它的性狀有些象鱉,但只有三只腳。蜮生活在江河湖澤之中,隱形于水草之間。它能噴沙害人,人被射中就會(huì)發(fā)瘡,即使人的影子被它射中,也會(huì)生病。這種毒蟲,人們既怕它又恨它,因?yàn)槟悴蝗菀鬃サ剿苹煤埽胰嗽谧ニ倪^程中稍有不慎,就會(huì)被它射中。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水弩”,或稱之為“鬼域”。
詞義:含著沙噴射人影。原指?jìng)髡f(shuō)中一種叫蜮的毒蟲,能在水中含沙噴射人或人影,使人生病。后來(lái)就用“含沙射影”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書證:唐·白居易《白氏長(zhǎng)慶集·讀史》詩(shī):“含沙射人影,雖病人未知。巧言楊人罪,至死人不疑。”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三)》:“其甚者竟至于一面暗護(hù)此人,一面又中傷他人,卻又不明明白白地舉出姓名和實(shí)證來(lái),但用了含沙射影的口氣,使那人不知道說(shuō)著自己,……”劉心武《班主任》:“他們一貫推心置腹,就是吵嘴,也從不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總是把想法傾巢倒出,一點(diǎn)‘底兒’也不留。”
上一篇:成語(yǔ)《葉公好龍》什么意思|出處來(lái)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yǔ)《聽而不聞》什么意思|出處來(lái)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