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千里迢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
詞源: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范巨卿雞黍死生交》:“辭親別弟到山陽,千里迢迢客夢長。豈為友朋輕骨肉,只因信義迫中腸。”
詞由:傳說漢明帝時有兩個準備去東都洛陽應試的秀才,一個是汝州南城的張邵,字元伯;一個是楚州山陽人范式,字巨卿。他們路遇在一家客店里。因為范式染了時疫病,張邵竭力相救,終成莫逆之交。別離時相約來年重陽在張邵家相聚,淮知那范式為了經商把約期忘了,沒辦法只得自刎而死,化靈魂飛越迢迢千里,告知早已望穿了眼的張邵道;“我已為未能赴約而死,萬望賢弟恕其輕忽之過,同時,乞求不以千里之程,親自至山陽一見吾尸,那我死亦瞑目無憾了。”張邵當即放聲大哭,并馬上辭別母親,早行夜宿到了山陽。張邵面見范式尸體,想到朋友如此信義,自己也以自刎來報答了。
詞義:形容路途非常遙遠。迢迢:遙遠。
書證: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李少荃要講和,曾國荃只主戰,派了唐景崧,千里迢迢來把將軍見。”《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二十六回:“求你們勸勸我們老爺,不要瞎著急呀,倘急出事來,那就一家人千里迢迢在外面不得了了。”
上一篇:成語《包藏禍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千金之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