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虛詞詭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虛詞詭說:xū cí guǐ shuō
詞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楊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詞由:班固作《司馬相如列傳》,文后對司馬相如的辭賦作了一個評價。他是和揚雄比較起來說的。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漢代的辭賦大家,但兩人的風格不同。司馬相如寫的賦,雖然大都描寫帝王苑囿的盛況,郊野打獵的樂趣,但篇末則往往寄寓著諷諫之意,所以班固說他的賦具有《詩經》中“風”的味道;而揚雄呢,因為他的儒家思想很重,特別在晚年,主張人的言行都應以“五經”為準則,因此他的賦在社會意義方面,和司馬相如相比,就差得遠了。班固是推崇司馬相如的,他的賦雖不免有堆砌詞藻的現象,所謂“虛詞詭說”,但還是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即“《詩》之風諫”的。
詞義:華麗的辭藻,不切實際的話語。虛:虛假;詭:欺詐。
書證: 唐·蔣防《霍小玉傳》:“玉自生逾期, 數訪音信。虛詞詭說, 日日不同。”
上一篇:成語《虛往實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螽斯衍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