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孺子可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
詞源:《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詞由:秦末,張良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逃到下邳。有一次,他正坐在一個橋頭休息,來了一個老頭兒,這老頭兒故意把一只鞋子掉到橋下,叫張良去拾。張良見他年紀大了,就替他拾起來。老人又叫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跪著給他穿好了。老頭兒捋捋胡子,微微一笑,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一會兒,這老頭兒又折轉身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伙子有出息,我想教導教導你。”接著就與張良約定五天天明時在這橋上見面。后來,老人又考驗了張良幾次,最后把一本珍貴的《太公兵法》送給他。張良得到這本書后,日夜苦讀,后來終于成了一名軍事家,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斗爭中立了大功。
詞義:這年青人可以教育成才。孺子:后生、年青人。后用以贊揚年青人有培養前途。
書證: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初,上人在吳興居何山,與晝公為侶,時予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
上一篇:成語《威武不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尋章摘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