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六尺之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六尺之孤:liù chǐ zhī gū
詞源: 《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 君子人也。’”
詞由: 曾子談到做官的人應有什么樣的節(jié)操?他這樣說:“假如有一個做官的, 君主可以放心地把還未成年的兒子托付給他, 輔助兒子能把國家治理好, 或者君主相信他管理一百里地方能管理好, 使那里的百姓安居樂業(yè), 遇著危難之事甚至有生命危險, 他也不變節(jié), 堅持自己的信念, 那么他就可以稱君子了。這樣的人的確可稱之謂君子。”
詞義: 未成年的孤兒。六尺: 古代尺短,“六尺”形容個子未長高。李賢注:“六尺,謂年十五以下。”;孤: 死去父親的小孩。多指帝王或諸侯死前委托大臣輔助未成年而繼位的君主。
書證: 《后漢書·李固傳》:“今委君以六尺之孤。”唐·駱賓王 《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第七回:“百里曰:‘臣止為君亡國破, 求保全六尺之孤耳! 土地已屬君掌握, 豈敢復望?’ ”
上一篇:成語《兔死狗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蘭因絮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