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芒刺在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芒刺在背:máng cì zài bèi
詞源:《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詞由:霍光是漢武帝手下有名的大將。武帝死后,他輔佐武帝之子劉弗陵。劉弗陵死后,霍光先是立劉賀為帝,后來又把他廢了,另立武帝曾孫劉詢為帝(即宣帝)。霍光把持了朝廷的大權,剛愎自用,使得朝里許多人都對他有戒懼之心。宣帝繼位后,去拜謁高祖廟,當時霍光跟在宣帝身邊,為他保駕。因為霍光態度威嚴,宣帝心里害怕,覺得好象有刺戳在背上一般。
詞義:如同芒刺扎在背上一般。芒刺:草木莖葉、谷類種子殼上的小刺。形容內心驚慌不安。
書證: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五卷:“三個不知文墨禮讓,在朝廷橫行,視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見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現在被獻忠這樣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猶如芒刺在背。”
上一篇:成語《艱難險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苗而不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