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蒼黃翻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蒼黃翻復:cāng huáng fān fù
詞源: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 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 其色亦變, 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詞由: 有一次, 墨子看到染坊在染絲。看了以后, 很有感觸。他說:“用青顏色染, 絲就成了青的,用黃顏色染, 絲就成了黃的。用什么顏色染, 絲就成了什么顏色。如果用五種顏色染,絲也成了五色的混色。要染什么, 就要謹慎從事, 不可隨便啊: 由此想到國家的治理, 國也有所染, 如舜、禹、湯、武王染得得當,所以國家就治理得好,夏桀、商紂、厲王、幽王染得不當, 所以國家就不象個樣子了。”
詞義: 青的一會兒變成黃的, 黃的一會兒變成青的。蒼:青色。翻復:顛過來倒過去。比喻變化不定, 反復無常, 沒有一個準星。
書證: 南朝·齊·孔稚珪 《北山移文:“豈期始終參差, 蒼黃翻復。淚翟子之悲, 慟朱公之哭。乍回跡以心染, 或先貞而后黷, 何其謬哉!”
上一篇:成語《節外生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荊棘塞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