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腳踏實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腳踏實地:jiǎo tà shí dì
詞源: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 “君實 (司馬光) 腳踏實地人也。”
詞由: 宋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是個治學非常嚴謹的人。他在其他史學家的協助下, 用十九年時間寫出了《資治通鑒》, 這是一部我國古代編年史巨著。據說這部洋洋數百卷著作, 都是用楷書寫出, 無一字草寫。這種嚴肅認真, 一絲不茍的精神, 深受時賢們的敬佩。《邵氏聞見前錄》第十八卷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司馬光曾經問邵康節說:“你看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邵康節答道:“您是一個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實實在在、一絲不茍的人。”司馬光認為這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所說的話。
詞義: 形容做事認真、踏實。
書證: 朱自清《論書生的酸氣》:“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 腳踏實地向前走去。”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蘇聯版畫集〉序》: “這展覽會對于中國給了不少的益處; 我以為因此由幻想而入于腳踏實地的寫實主義的大約會有許多人。”
上一篇:成語《聊以卒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臧否人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