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后生可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詞源: 《論語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詞由: 有一次, 孔子同幾個上了年紀的人在一起聊天。他們談到自己過去的經歷, 特別是在年輕時候的作為, 常常露出一種自豪的神色。后來, 話題又慢慢地轉到現在的年輕人身上, 其中有個人說:“我看現在的一些年輕人, 將來還未必能趕上我們這些人呢。”孔子不同意他這種看法, 反駁說:“后輩人是可令人敬畏的, 你怎么能斷定他們將來趕不上我們這些人呢?”孔子說到這里,停了一會兒,又接下去說:“不過,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什么成就,那就有點可怕了。”在場的人聽到孔子這番議論,都深思起來。
詞義:后輩是可令人敬畏的。后生:青年人,后輩;畏:敬畏。指青年人可塑性很強,潛力很大,不可低估。
書證:宋·朱熹《寄陳同甫書》十二:“后生可畏,非虛言也。”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二回:“你這會兒正是‘后生可畏’的時候。”
上一篇:成語《名落孫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向平愿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